皇朝的另一本秘史(3)
第(3/9)节
后夏的历史要在实录中找,这里面也有个历史趣闻,夏茂起初并不是愿意用「夏」来作为国号,他称帝前的身份乃是唐王,按照国号源自爵位的规则,称帝后当以「唐」作为国号,尽管其血统可以追溯到前夏太宗的第四子那,一旦用夏作为国号就意味着复辟,复辟便意味着要承认前夏的一切,那就不能用庙号中最屌的「太祖」与谥号中最屌的「高」来给百年之后的自己定论了。
庙号体系的核心是有功曰祖,有德曰宗,功指开创,德指守成,从这就可以得出只有开基之主才也有资格以祖作为庙号的结论,什么太祖呀、高祖呀就是这个道理。谥号则是后人按死者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且后死之人不能用先死之人的谥号,「高」
在谥法中的意思是德复万物与功德盛大,是开国皇帝的专属谥号。
这俩合起来就是太祖高皇帝,前世炎黄大地之上知名度最高的太祖高皇帝当属开局一只蛇的刘邦和开局一个碗的朱元璋,此方炎黄大地大一统皇朝开国皇帝用太祖高皇帝作为庙号谥号的组合可不少,其中就有前夏开国皇帝夏元戎。
但也有一种情况不是开国皇帝也可以用祖作为庙号,但要求极为苛刻,必须是断代史开创者,诸如彼方炎黄世界的西汉亡国后宗室刘秀的再造汉家,作为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就是世祖;或者是将所在王朝带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说白了这个王朝原先是割据政权,并没有大一统,而开国皇帝的后人一统天下,使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大一统政权,例如司马炎、忽必烈和福临,最有意思的是这三位皇帝的谥号居然都是世祖。
夏茂的经历最像刘秀,夏茂的生平可以概括为一名前朝远脉宗亲结束了军阀割据并完成了天下的统一。
纵览谥法,以远亲身份获得皇位的评价文字只有绍和光二字,疏远继位曰绍,能绍前业曰光,但光在谥法中还有功格上下、功烈耿和居上能谦着这三重意思,并非单纯的以远亲身份成为皇帝,结束军阀割据与统一天下则分别对应「武」中的克定祸乱和克有天下这两个意思,光武这个谥号也是当之无愧。
若不是身边谋士以「百姓无不怀念大夏」为由建议他用前朝国号来聚拢人心,那后人为夏茂所上的庙号和谥号就是唐太祖高皇帝了,当然,如果夏茂当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也就不会有世祖再造青夏的美谈,更不会大夏六百年天下的说法。
今年二月初二晚上翻看完《夏书》的序言部分后王嗣璁就将后夏每一个皇帝实录序言部分的在位时间加起来,后夏今年正值第二百六十四个春秋,前夏国祚288年,夏茂是在廿国时代第五十八年称的帝,再算上当下的国祚,六百年大夏,不是什么四舍五入,实打实的。
百姓怀念前夏不是因为她有多好而是当下实在是太坏,他们受够了这种无日不战的痛苦,才会对上一个大一统皇朝进行美化,浑然忘记了正是前夏朝廷的横征暴敛与残酷压榨才酿成了这场持续一个甲子又十年的恐怖丧乱。
后夏承认前夏的统绪,自然是要在自己编纂的史书中对前夏诸帝进行美化,尤其是最后三位皇帝中的夏道宗与夏烈宗,夹在这两位皇爷之间的夏懿宗,由于在位就三个月,执政时间太短,他的事迹附在了其父夏道宗本纪的末尾。
夏烈宗最要感谢的人乃不知道与他隔了多少代亲的夏世祖,要不是夏世祖复辟,身为亡国之君的他根本不会有庙号与谥号,末帝和哀帝这种民间俗称才是他在后世史书中该有的称谓。
夏茂荡平天下群雄后不久就让群臣给前夏的末代皇帝议庙号与谥号,讨论了很久得出了庙号为烈,谥号为庄的结论,「烈」
则有杀身成仁的意思,和前夏末帝在被农民军包围国都时阖宫自焚的结局很匹配,放火前他对太监说:「天子自有死法,何得辱于贼寇!」,是此炎黄世界历代大一统王朝中唯二自杀殉国的末代皇帝。
「庄」
在谥法中的意思是「武而不遂」,夏庄帝在位十三年,屡次派官军与农民军
第(3/9)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