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的另一本秘史(3)
第(2/9)节
岁男孩该问的,以至于有段时间他还怀疑新世界是不是仙侠画风,否则无法解释这夏朝居然绵延了六百余年,当二月初二晚上看完《夏书》的序言部分他就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原来如此。
夏和另一个时空线地球上的周汉晋宋一般,被截成了两段,史家对于这种延续性王朝一般用国都的相对方位来区分,比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和北宋南宋,由于两夏的国都都是永安,民间就用前夏来称呼夏太祖夏元戎建立的朝廷,以后夏来称呼夏世祖夏茂复辟后的朝廷。
当然了,在官方层面上,并没有什么前夏与后夏,太祖爷和世祖爷所建立的朝廷都是夏,一脉相承!前世网络上一度流行一个名为王朝周期律的学术概念。
一块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是有极限的,别看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版图大小不一,但作为核心区的耕地都差不多数量,在化肥,农药,良种等工业造物出现前各个王朝的亩产也是差不多的,亩产乘以亩数再除以一个人的最低口粮数量就是一个封建王朝所能养活的人口的极限,当耕地面积所能承载的人口达到上限之时便是王朝动乱之始。
秦十五年、西汉二百一十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西晋五十一年、隋三十七年、唐二百八十九年、元八十九年、明二百七十六年、清二百六十七年,此乃前世炎黄大地之上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国祚,没有一个国祚超过三百,可以说三百年这个整数就是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寿命上限。
前夏作为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王朝,自然也没有能力摆脱名为王朝周期律的诅咒上身,立国二百八十八载后亡于农民起义,至于它之前的大一统王朝,也没有一个超过三百年这个大限!一个成功的君主,要能够毁灭旧秩序,也要能建立新秩序,前夏末年的农民军首领们只完成了第一步,当他们准备建立新秩序的时候却遇到了地方实力派的联合绞杀,前夏末年的农民军能做大和地方大族豪强的纵然默许脱不了干系,这群地方实力派早就对头顶上的朝廷不爽了,龙椅也该换人来坐坐了。
前朝复灭不意味新朝马上就会建立,一般两个大一统王朝之间都会有个不短的战乱时期,这时期就是史家口中的乱世,前夏与后夏之间的乱世被史家称之为廿国,持续时间为七十一年。
不管是王嗣璁前世所生活的炎黄大地还是这一世所生活的炎黄大地,大一统都是最高的政治正确。
即是如此,那出现一名剪除群雄的猛人就会是历史的必然,至于这位猛人姓甚名啥则是历史的偶然。
各路英豪为了成为这个历史的偶然恨不得连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那个时代有多乱光从后夏为这段时期所修正史的名字《廿国录》就能窥知一二,不是说那个时期的炎黄大地之上先后存在过二十个割据政权,而是有二十个存续较长、影响较大、较具代表性的割据政权,至于自称某某将军,某某公,占据一两个州县的草台班子数都数不过来,无年不战、无月不战、无日不战,就是那个时代的最真实写照。
过去了大约一个甲子年,新秩序建立的曙光才出现在地平线上:夏茂称帝建制,之后他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剪灭了天下群雄,正是依靠这场时间长达七十年的军阀混战对人口的无情吞噬,五德为木的青夏方能再度矗立于炎黄大地之上。
后夏还没有完蛋呢,所以当下并不存在描述后夏历史的断代史,这不代表就没有记录后夏大事的书籍,最权威的当属朝廷编纂的实录。
实录也是史部的范畴,就是以时间为顺序,精确到某天,记录某个皇帝当政期间的重要事项。
包括但不限于:封爵、升赏、赐地、刑罚、婚嫁、朝贡、人事变动、重要奏章、战争、重大刑事案件、制度建设等等。
总之,普通人能想到的事项都包括了,上一任皇帝死了,下一任皇帝就负责整理他的实录,是编年体史书的一种,本朝人对前朝实录以国号称之,如明实录,本朝则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郜慧彤给王嗣璁准备的书籍中就有后夏朝的实录,甚至于当今天子的实录也在其中。
第(2/9)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