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村官演义(01-04)

第(12/16)节
部尽快调整,但就不见下文。实行公社化后,又新增设了多个对口的镇政府机构,对县里各业务单位如:扫除文盲实行业余教育,(设业教助理)、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设文化站长)、机关账目分类,(设会计)、抓治安防范,(设公安特派员),成立了共青团委、妇女联合会,又得配团书记、妇联主任各一人。这些仅是机关内设机构,并且还在不断的增设。

    而在社镇直属机关,扩增的机构、部门就更多了,如:广播放大站、农业站、种子站、水利所、畜牧站、农机站、林业站、粮油供应站、卫生院、中、小学校;哪个部门少者三、五人,多者十几到二十多人。大部分都是以农代干或者是代课老师、民办教师这些人来充实、顶岗。这就给镇里在管理干部工作上,带来了不少工作量和难度。这些人的性格、脾气、素质各不相同。

    让他们更加有压力、有难度是全民大炼钢铁运动。这是一项硬指标,是上级带有战略性的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全局性的中心工作。全镇广泛发动了学校的师生、员工,农村广大社员群众、镇直机关干部,凡是有活动能力的男女老少,一律上阵齐参展。体力好的男人到山上找铁矿石;妇女儿童在村子里翻找破铜烂铁。

    各地都以村、屯、单位为主,土法上马搭建炼铁炉具,四处冒烟炼钢铁。这就是当年极具有一定爱国色彩的“三面红旗”(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无论是谁,凡是不拥护、不参加、不响应的人,就会被扣上“右派分子”的帽子。

    然后被有组织的进行批斗、游大街,定为反革命分子受到管制,被施行无产阶级专政。

    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满怀激情战斗在大炼钢铁第一线。他们用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战天斗地夺高产,炼好铁出好钢,日日夜夜炼铁忙。人们在广播、口号、标语的鼓舞下、在红旗如海歌如潮的推动下,自觉的把上级的各项指示化为自己的行动。纷纷把自家祖上传下来的破铜烂铁、旧锅、铁车部件、铁锹铁镐、三齿钩子、二齿耙子、破铁通、旧水筲等,凡是与铁、钢能沾上边的东西,全都无偿捐献出来。由各种各样的小高炉进行炼铁。

    与此同时,秋翻地的高潮也同步进行。这就是“大跃进”的年代的步伐、数度。当时的口号是:“跨黄河,过长江,赶美国超英国!”全民性的秋翻地,口号是“深挖一锹土,一亩顶二亩!”那年代,最时兴的就是喊口号、贴标语、插红旗。不知是哪个文人,他的脑袋瓜子就是好使,不管啥时候、啥运动,他都会整出若干条的口号、标语来,这些个东西,把人们弄的个个像吃了精神鸦片似的,浑身上下有使不出来的力量,爆发力十足。上级怎么说,下面的人就会毫不打折扣的去做、去执行、去完成。现实的情景真的体现了人民公社好的无限生机和力量。劳动之余,田间地头乃至出工、收工的路上,青年男女社员都会情不自禁的唱出:公社是个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儿啊,藤儿牵着那个瓜啦,藤儿越壮,瓜儿越大,藤儿越肥瓜越甜——。

    这人人都朗朗上口的时髦歌声。在当时,人们的唯一希望就是集体富裕,以社为家。在那一片片秋收后的农田里,红旗似海,歌儿如潮。各种样式的标语牌林立,各色的彩旗迎风飘舞,各地不同口音的口号声发自肺腑的喷发出来,广播喇叭一个劲的播发着表扬稿件;什么张老三连续挖地一上午不歇着;——李老四舍小家为大家,把家里的两把铁锹全部捐出来给了挖地大军使用;——王二麻子挖地累的掉了裤子;——高老五小队长累的嘴起泡、腿打摽、尿黄尿、睡不着觉、半夜起炕嗷嗷叫——。尽其鼓动优势,给参战的群众以精神食粮、打气、充电,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在没有机械化的年代,人们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锹、镐,一米远一个人,排着长长的一字队形,人墙似的一锹一锹将熟土翻下去,将生土翻上来。官方称;这就是换土。好处是秋翻地能使病虫害冻死;二是松一下土,能增加粮食产量的幅度。当时,有一个老农
第(12/1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