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节
第(3/4)节
启禀殿下,军师之语,松不敢妄同,前汉官营盐铁,其所鼓铸铁器,大抵多为低劣之物,百姓难以为用。”
“如铸镰刀,刀刃钝弊,割草不痛,百姓耕种艰难,为之苦矣。亦或是官盐,多掺泥沙,百姓以重钱买下盐,官商勾结,苦不堪言。”
“今为军费计,盐铁勉强可为官营,以充军资。然蜀锦不然,其非盐铁必需之物,若官吏弄虚作假,上遮下掩,致使蜀锦低劣,品相呆陋,达官显贵,安会买之?”
“曹操治下陈留襄邑,自秦汉以来织文名著中原。军师妄图官营蜀锦,以蜀锦流通四方,获取钱资,以充军实。如此之举,怕是难成,将会徒废钱资,又伤百姓之心。”
说着,张松心中暗自冷笑,拱手说道:“主公若恋蜀锦富贵,可收蜀锦售卖之税,以充国用。官营之下,松恐助长私买襄邑织文之风。”
“这~”
刘备露出迟疑之色,张松说的那番话,不难理解。
天底下并非只有成都生产蜀锦,在中原陈留地区有著名于世的襄邑织文。甚至巴蜀地区的织锦技术来自中原地区,到了东汉时期蜀锦才开始渐渐在市场上冒头。
如果采取国有化蜀锦,导致蜀锦质量下降,无人购买,除非紧闭国门,禁止中原的锦帛流入南方,蜀锦才能占据南方的市场,榨取士族、豪强的赋税。
不然的话,蜀锦根本做不到榨取豪强的资产。甚至会因蜀锦质量低劣,让人走私中原的织文。毕竟蜀锦又不是石油,没了蜀锦,士族、豪强活不下去。
诸葛亮抚扇而笑,说道:“永年何出官营会使蜀锦品相低劣之语?官营、私营皆为人营,其中蜀锦低劣、精美在于经营之人是否多谋尽心,如无知小儿理之,纵万贯家资,亦有山穷水尽之日!”
“亦或是以国喻商,丞相经营朝政,有如萧何供给军用,使军资无缺。亦犹如田汾者,中饱私囊,利己不利公。故经营之本,在于人,而非官、私之上。”
说着,诸葛亮对着众人,笑道:“至于私营可得利,官营仅有俸禄,为何不可取官营之利,以赏经营之人?”
此番言语出来,倒是让霍峻颇是惊讶。
诸葛亮之语已有了后世国营企业寻找职业经理人的味道,国营确实是导致体制僵化,官僚主义严重,产品质量下滑。
但国营企业又并非无可救药?
通过改革体制,引入合适的经理人,重新焕发出活力,甚至上市盈利者也是不少,如后世沿海港口。
张松略有慌张,但还是反驳道:“如那些官吏,贪腐其中钱财,又当如何理之?且军师安敢断言,能寻到如此之人?”
“霍督,蜀郡张氏多以蜀锦获利,据当地人言,蜀地锦帛生产贩卖,张氏可占五分之一,极为富庶。”
黄忠偷偷说道:“张松入武汉以来,多有送蜀锦与高官显贵。”
“果然如此!”霍峻蔑笑道。
以张松无利不起早的性格,霍峻已是猜到张松必然与蜀锦关系密切,否则也不会这么反对诸葛亮的建议。
轻咳一声,霍峻说道:“殿下,以峻观之,军师官营蜀锦并非不可。中原多经丧乱,百姓流离,商贾凋敝。今巴蜀少经战乱,若官营蜀锦,精选锦面,批量织之,或能获利也!”
“霍督之语,深谙商贾之学!”
诸葛亮持扇拱手,说道:“中原百废待兴,襄邑织文,多是户、族织之,寡有商贾生产。若有适当之法,蜀锦可在中原大行其道。”
“孔明有方法?”刘备好奇地问道。
诸葛亮自信而笑,说道:“略有所得,官营蜀锦,或能为国取利也!”
“大王!”张松喊道。
刘备抬起手阻止张松发言,说道:“孔明既敢如此言语,孤岂能不行。蜀锦纺织由官吏经营,归孔明掌控负责。”
“多谢殿下器重!”诸葛亮拱手说道。
见刘备如此安排,张松又怒又恼。
他本想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