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几个女人的往事回忆录】(15)
第(3/11)节
积极分子”身份上报到上级党委。随后,五月初参加了县委组织部组织的积极分子培训班。几天的培训里,我们学习了党史、党章,以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还有一些时政。通过这次培训,我结交很多来自不同行不同领域的朋友。培训完毕我们参加了一次考试,我的成绩达到了优秀的水平。
接着我又接受了组织上的谈话和全体党员的评议,一切都很顺利,七月初,我被确立为预备党员,一年后正式转了正。
还是回到生意上的事吧。
2006年中旬,为了公司快速发展需要,经过我们几个人的商议,打算从新找一处合适我们公司发展的经营场地。说来也巧,我从在城市规划局工作的朋友那得到了内部消息,据他讲,县城内最好的地段近期要开发一栋商业购物中心,我也从他那第一时间看到了整个规划和设计图纸。从图纸上看,临街面有十多个面积在300平左右的商服,我当时就有些动了心,也盘算着如何提前买一套。
通过主管建设的领导引荐,我认识了当时开发这块地皮的开发商周总,在第一次见面上我也跟他谈了谈我想预购的想法。大老板做事就是爽快,一口就答应给我预留一套。能答应的这么爽快,也是和我自身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商人嘛,不了解对方实底,他会在乎你是谁吗?
和周总第一次接触给我的印象很深,人不到四十的样子,个子不高,也就1米7左右,身材略有些微胖,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特别有精神气。在穿着方面很随意,说话很健谈,待人非常谦和。一点都不像坐拥几个亿身价的大老板。
后来接触深入了,我也了解到周总也是我们本地人,家里哥儿三个,他排行老二。只有他是做生意的,其他两个都是走仕途的。大哥是市检察院的副检察长,主抓反贪工作。弟弟是省刑警总队的副队长。在外人眼里,这哥三的实力就够牛逼的了,可真正的实力背景和底蕴大到中央部司局,就算去京城只要是部司局以下的单位跟走平道一样。这个话题稍微有些敏感,不说也罢。周总的实力不用质疑,在我们当地算是“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
也许是命中注定的机缘,就这样我认识当时周总。我们也成为了哥们和合作伙伴。周哥在生意上对我这个小弟弟一直都很照顾,也很看的起我。在他的心里对我的评价和认可度很高,他认为我这人个性稳重、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并有良好的交际技能力。思想成熟、精明能干、诚实守信,办事效率高。他也曾给指出我个人的诸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也正式他欣赏我的理由,所以我们成为了很好的哥们。从2006年到2012年的几年时间里,周哥把他所开发楼盘中的弱电项目都交由我们公司来做。
我也曾问过他,这么有实力为什么还回小县城来搞开发,周哥跟我讲,回来是因为自己是从家乡走出的,对家乡有着特俗情感。他选择回来,算是为家乡做点贡献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把他请了回来的。如果县政府没给他开出了相应的政策扶持,我想作为一个精明商人,他就算是对家乡再有感情,如果没有优惠的政策条件做铺垫,是个商人都会对投资加以慎重考虑的。
做过工程的人都知道,就怕开发商不给现钱用或者用楼抵账。我想说对这部分人说,那是你遇上没有实力的“大忽悠”了,要是真正有实力的开发商是不差钱的。我跟着周哥干那几年,一般结算的时候都是现金的,也有用搂顶账的时候,就算用物抵债他也没让我吃过亏。
周哥这个人平时不忙的时候就喜欢让我陪着他出去玩,钓钓鱼,泡泡温泉,品个茶什么的,只要是我空闲时间随叫随到。混熟悉了他也就不拿我当外人了,也和讲起过他们家的发家史。
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因为家族生意的原因,他父亲带着哥三个离开了县城出去发展。一开始他家是做农药化肥起家的,后来机缘巧合做起来钢材生意,没想到做的风生水起,最牛逼的时候他家的生意占据了我们地区百分之八十的份
第(3/11)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