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皇朝的另一本秘史(4)

第(3/8)节
上定国公家的大公子,王嗣璁又听得母亲讲叶诚万乃是天下公认的第一刺客,暗杀能力无出其右,特务系统二把手居然与文官系统的扛把子联姻,怎么看都有几丝挑衅皇权的意味!此方炎黄中央朝廷的悲哀就是于此,并不能彻底压制地方豪强。

    按道理王家这般累世公卿的豪门在科举时代没有其存在的土壤,但门阀士族自上古时代就存在并一直延续至今,哲学上有句话叫「存在即合理」,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世家大族对于内功这种暴力增幅器的的半垄断。暴力是决定一切的元规则,冷兵器是农业时代战争的主角,冷兵器不像热兵器,热兵器是威力是恒定的,同样一把枪械与配套的子弹,管他男女老少,只要能扣动枪械的扳机,被激发的子弹在威力上都是一样的;冷兵器则极端依赖使用者的个人素质,同样是攻击远距离目标的弓箭,不同力量与不同经验的人用起来的效果是千差万别,强者能开上百磅的硬弓,弱者可能连四十磅的软弓都拉不满。

    此方世界因为内功的存在导致强弱之间的界限更加分明,修炼内功和没有修炼内功的人在武力表现上就是天与地的概念,前世正史中单次战斗中以一杀百者不过项羽、冉闵、夏鲁奇和杨再兴,而在这个炎黄世界,这种战果在史书中比比皆是。

    历朝历代皇帝说不想消灭这些皇权威胁者肯定是假的,皇帝想要消灭一个世家大族很容易,因为世家大族彼此之间也是有利益冲突的,在蛋糕就这么大的情况下一家多吃一口那一家势必就会少吃一口,他们很乐于落井下石,这就叫有背叛阶级之个人,但皇帝想消灭世家大族这个整体却是难于上天,世家大族一旦发现皇帝有这个苗头就会不由自主的联合起来,这就叫做没有背叛阶级之阶级。

    朝廷本质上是一个分润利益的机构,皇权无法消灭豪强就只能与其合作来维持统治,皇权对世家大族所拥有武力的妥协是门荫,所谓门荫就是藉父祖官位循例入官,这条路才是世家大族子弟出仕的主要途径,毕竟科举实在太卷了,通过科举开启仕途的王家宰相只有十二人,余下的都是依靠蒙荫走上了仕途,这个被王嗣璁夺了意识的男童虽非王家长房,却也是当代定国公嫡次子的后代,还是家督的第一个孙子辈,封建时代多次行序称呼某人,韩愈的千古名篇《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韩老成和《长安三万里》中被称为高三十五的高适就是典型例子,因为二人在家族同辈中的排行分别是第十二与第三十五,注意这是整个家族的排行,所以王嗣璁才被郜慧彤称之为大郎。

    凭借与家督爷爷的血亲关系,王嗣璁即便长大后科举不力也能通过走后门混个四五品的高官来干干,但科举终究是正途,如果不是通过科举的方式位极人臣,腰杆子终究挺不直。

    站在王嗣璁的角度来看,叶馨仪和王明德的岁差有些大,叶馨仪今年双九年华,王明德则是二十有八,两人差了整整十岁,按照封建时代的社会风气这对新人都属于晚婚,夏律规定女子十四岁就能嫁人,男子十六岁娶妻,女子一般都是十五六岁嫁人,超过十七就算老姑娘了,男子则被宽容许多,但尽量不要超过二十岁。

    封建宗族嫡长子的婚姻可不像其他同龄兄弟那么随便,得找一个门当户对的,这就决定了能与定国公家的嫡长子婚配的家族并不多,也不能搞出正妻没有过门就和姬妾搞出人命的档子事,再加上女子年龄也得配,拖着拖着,王明德都快三十了才结婚,听便宜母亲说家督最中意的根本不是叶家的大小姐,乃是信阳候阴家或乐陵侯石家的女公子。

    王江李邹,这四家只是两夏开国功臣的代表而非全部,夏世祖复辟后广封功臣,前夏时就位列公爵的王江李邹四家依旧承袭国公之位,下面就是二十八侯爵与九十三伯爵,这一百二十五个家族都得了世祖皇帝御赐的丹书铁券与免死金牌,只要不行那谋朝篡位的勾当就与国同休,君臣共享盛世,其中信阳候位列侯爵榜第七,乐陵侯位列侯爵榜第九。

    信阳候阴家和乐陵侯石家不是那种躺在祖宗功劳簿上睡大觉的米虫,历代都有子嗣从军打仗,是后夏数得上
第(3/8)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