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望断天涯

第(4/7)节
柔声说:“我明日叫人护送你一程,对了,外子姓甚名谁,我也好叫人留意。”

    宝吟红了脸,轻声说:“夫家赵远之。”

    这边,公孙止的脸却已是大变,但终是一句未言出了帐。

    深夜,烛火鼎盛的秦帐里还在喧闹不已,公孙止抬头看着墙上的秦赵交兵图一言不语,底下的将领却议论不休,探子带回来了确切的消息:将军救回来的女子正是敌方将领赵远之未过门的正室。

    还是那个赤脸军士上前禀告道:“公孙将军,两国交兵,从来只论输赢不论打法,以赵曾氏为质,或许可破我们久攻未决的赵营。”

    公孙止凌厉的眼锋扫了一眼他的属下,正声道:“以一弱女子为质,不是我公孙止的作风,此事无需再议。”

    所有的人都面面相觑,旁边略显肥胖的副将脸色已不好看,他进前一步面对公孙止道:“公孙将军岂可妇人之仁,从来就是兵不厌诈,这关系到我大秦开疆拓土,关系到我大秦将士的性命,大将军已命我等五日内务必拿下此处赵营。”

    公孙止脸上一寒,冷冷道:“谢左副将提醒,末将五日内定会给大将军一个交待。”

    远天微明,天涯尽处的树影上还弯着一溜月牙儿,帐前的烛火已渐渐的熄了,有凛冽的风吹来,吹乱了宝吟鬓角的发丝。公孙止轻轻的抬起手,刚想拂开宝吟脸颊边的青丝,宝吟却瑟缩的往后轻轻的退了一小步。公孙止忽然微微一笑,他知道无论如何宝吟都是会走的,即便九死一生,只是,只是那个叮叮当当的小姑娘总是那么清晰地出现最深的记忆里。

    宝吟抬起双眸,静静地看着欲言又止的公孙止,眼睛里却慢慢地蒙上了一层雾气,这个儿时最要好的小伙伴,却是赵国的敌人,在这样的乱世相遇,生死都不由人,经此一别,恐怕日后再不可能相见。

    公孙止再不能直视宝吟泫然欲泣的双眼,转过头去,只生硬地说:“时辰不早了,早点儿上路吧。”

    宝吟默默地点点头,接过公孙止递过来的包袱,终于忍不住哽咽道:“止哥哥,谢谢你,止哥哥,保重!”

    宝吟说完转身向前走去,再没回头,过了好一会儿,她听见从风里传来公孙止略微悲凉的声音:“小吟子,如果,如果寻不到人就回来。”

    这边,宝吟早已泪流满面,她回不去了,从踏出家门那一刻起,或者是从见到远之那一刻起,无论生死都回不去了。

    公孙止的两个亲随一直护送宝吟翻过山岭,涉过丹水河,在落日映红了远处赵军的将旗时,才停了脚步。其中一位军士手指着远处的赵旗对宝吟说:“宝吟姑娘,前方不远处就是赵营了,恕在下不能再往前相送了。”

    宝吟还礼道:“有劳两位军爷了,宝吟感谢万分,不敢再叨唠二位。”

    宝吟接过行李,浅浅一笑,转身自己往前走去。一个军士犹豫了一下,忽然出声唤道:“宝吟姑娘。”

    宝吟回头疑惑地看着那个军士,军士愣了一下,对宝吟笑笑:“姑娘,路上千万小心。”

    宝吟冲着他们感激地点点头。看着宝吟愈行愈远的背影,唤住宝吟的那个军士摇了摇头,叹息着:“可惜了,这么好的姑娘。”

    旁边那个军士白了他一眼,望着远处的赵营说:“你又发善心了,将军都救不了的人,我们有什么用。这可是打仗,再围上这里几天,就要大开杀戒了。”

    宝吟的头低的不能再低了,这里已经是赵军的营地。到处都静悄悄的,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她,这些赵国的士兵,全都衣衫褴褛,神情疲惫。看到宝吟,他们个个眼睛都亮了,他们从头到脚地打量宝吟,那样执着的打量让宝吟全身都不寒而栗,她加快了脚步跟着前面那个领她进营的军士。

    宝吟跟着前面的赵军转了几处军帐,最后在一处僻静的军帐前停下,宝吟站在帐外有些迟疑,旁边尖脸的赵军喝道:“不是要找人嘛,还不进去。”

    宝吟被吓了一跳,愣了一会儿,掀开帐帘,钻了进去。才进军帐,就听
第(4/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