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 第421节
第(4/5)节
就在徐怀从建邺动身赶回汉川之时,楚山在双柳庄(小鹤岭)北侧的大营,除了八百甲骑、六百多水军、励锋堂三百武装护卫外,还从附近村寨招募两千青壮。
贼军不敢继续增兵与楚山精锐对峙,只得灰溜溜选择撤走。
虽说汛期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八月过后,荆江、汉水上游地区的暴雨已非常罕见,整个荆江中游及汉水下游的水位,则逐日下降。
徐怀再次站到小鹤岭之巅:
南面的淹水大体退去,千汊浦临近汉水的锁龙湖水口,这时候差不多显露出来,是一条长约七八里的天然河道。
没有堤坝的约束,河道很浅,宽约百余丈。
锁龙湖位于河道以东,南北宽约三四里或一两百丈不等,东西长约十里,有如腾龙张牙舞爪。
不过,锁龙湖与连接汉水河道的南北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洼、水塘,犹有大量的淹水没有完全退去——河汊河港淤堵不堪。
庄守信年纪有些大了,腿脚不利落,史轸特地将庄守信之子庄庸紧急调来汉川主持工造之事。
在王萱前期所搜集的诸多千汊浦材料基础上,庄庸与都水司的工官、匠师又进一步推敲、研究了千汊浦的地形地貌以及汉水、荆江、天门河、涢水等河流的水文。
“……自前朝末年王氏等族于小鹤岭以北围垸造田以来,不是没有民众尝试在小鹤岭以南围垸垦殖。不过,由于其地低陷,每年入汛,除天门河、涢水等河滔滔洪水从上游倾泄而来,荆江、汉水漫涨,没有堤坝隔断,使得前期民众所努力围造的垸堤动辄在洪水之中浸泡数月,风催浪激,堤毁舍崩乃惯常之事,民众不得不弃地另寻他处生存。近一百年来,随着荆汉不断搬运泥沙而下,千汊浦地势也越发淤高,据以往地方志书所记载,很多沙洲土岛都近三四十年才陆续出现,甚至淹水期还能露出水面——我们这几天开挖小鹤岭以南的淤地找寻旧时遗迹,差不多能确认过去一百年间,小鹤岭至锁龙湖之间的地势至少淤高有六尺。不过,此时汉川北部的围垸垦殖日渐成熟,人丁也茂盛起来,汉水两岸的民众着手修造大堤。为了减轻汛期河水上涨对泥堤的压力,需要下游有蓄洪穴地防止水位无限制的上涨。汉水以东的千汊浦,汉阳城以北的虎渡浦等地,则成为天然泄洪、蓄洪,降低汛季上游水位上涨的天然穴地,因此州县也就千方百计的想着阻止后来者在这些地方围垸造田。我们即便不需要去管汉川等地民众的态度,但考虑到汛季复杂的水情,想在千汊浦置县,较为妥当的办法,就是建造叠垸,也就是用大垸围小垸,加强对洪水的抵御……”
第一百七十二章围垸之策
庄庸到汉川后,就带着营造院的工官、匠师,在王萱之前所设想的千汊浦围垸方案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简单的说,就是针对千汊浦地势低陷,受诸水环绕,汛季洪水泛滥要远比汉川北部更为严峻的特点,先分点修造十数座乃至数十座小型垸堤,然后修造大型垸堤,分片将小型垸堤围护起来。
小垸内修建定居点,在小垸与大垸之间的滩淤地开垦粮田。
而最终的目标,则还是要在荆江北岸与汉水东岸以及沿天门河、涢水、锁龙湖、东西汊湖等溪湖之间修造大堤,与汉川北部、汉阳东部等地方断断续续修建的堤坝衔接起来。
传统的小垸,都是尽可能将内部垸地填高,沟渠河巷环垸而过,不需要考虑垸内的排涝问题,但千汊浦这次计划举建的大垸,占地动辄十数里方圆,不仅需要考虑抗洪,还需要考虑及时将内部的淹水、积涝排出。
这就需要有沟渠河巷从垸内通过,需要在这些沟渠、河巷之上建造水闸隔绝内外。
为挖掘桐柏山的耕地潜力,开采矿石,以及打造坚固的淮上防线,楚山这些年所实施的诸多大型工造,要比在千汊浦围垸垦殖复杂得多,技术上完全不存在障碍,也随时能调更多的工官、匠师过来——
为保障围垸之事快速推进,史轸更是主张直接从楚山征
第(4/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