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 第421节
第(3/5)节
定,更戍法此时无人再提。
徐怀与郑怀忠、葛伯奕、韩时良、顾继迁、高峻阳等统兵将领在朝中的地位,也远非汴梁沦陷前能及。
换作以往军国大事悉由天子与诸相公决之,统兵将领不要说对周鹤、高纯年等宰执级人物摆脸色了,连参加廷议的资格都没有。
除了楚山事实上已经执行军镇制度外,朝廷目前计划以寿春、楚州二城为核心,设立淮东、淮西大营,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亦兵亦农、屯垦与驻防相结合的军镇制度。
要不然,仅淮东、淮西大营要在淮王府军、神武军的基础上扩编到十六万人马,以及左右宣武军、右骁胜军、建邺水军十万人马,再加上近百万规模的将卒家小完全脱离地方,不事生产,将吃掉朝廷从江淮两浙等地所能征收的全部财赋。
徐怀此时提出要在鄂州北部的水泽之地设置侨县招揽流民围田耕种,不仅要将招揽来的流民作为楚山军的兵源,还要将一部分田地用于授功与伤亡抚恤,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将新置侨县作为楚山的军事屯垦区使用。
这自然是对大越规制的进一步破坏,但舍此之外,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有什么良法能缓解楚山粮秣难题?
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在荆江两岸设置军事屯垦区,也有助遏制洞庭湖寇的肆虐。
最终在七月底,周鹤、高纯年等人在徐怀提出的折中方案上作了进一步修改,同意楚山在鄂州府北部的千汊浦侨置南蔡县招揽流民围湖造田,南蔡县衙归属楚山行营遥领,推荐官员主持县政及围田、募兵等事,但需要接受鄂州府的监管。
同时还约定,在中枢能承担楚山行营的粮秣缺额之后,南蔡县需要即行撤除,原南蔡县临时安置的将卒及家小,要么迁往楚山在荆襄以北的戍区安置,要么转由荆湖北路兵马都部署司接收。
进行如此限制,周鹤等人还是想着将不得不临时恢复的军镇制度,限制在与敌军接战的区域——
……
……
八月上旬,北地已悄然入秋,但长江以南还是酷热难耐。
徐怀辞别建继帝离开建邺。
考虑到荆江段(长江中游)水路不太平,徐怀于池州境内就渡江北上,先到枞阳,再在两百甲骑的簇拥下沿着淮阳山脉南麓的道路赶往汉川;韩圭则持侨置诏书,随同王番直接前往位于荆江南岸的鄂州府城江夏,去见荆湖北路转运使孔昌裕等人,具体接洽侨置衔接之事。
徐怀八月十二日回到双柳庄,此时距离他离开已经过去二十日,但就在当世一切都需要车马联络的环境下,这么短时间内谈妥侨置之事,取得诏书返回,已经可以说是神速了。
要不是徐怀亲自前往建邺,要不是建继帝紧紧盯着,整件事拖个两三年都未必能有回应。
此时贼军已从渡口撤走,却非范宗奇率领八百选锋军甲骑强攻所致。
徐怀离开汉川之后,位于汉水西岸的汉阳城就被洞庭湖寇攻陷,史轸最终没能如期返回舞阳,而是选择留在汉川坐镇,确保这里不出一点纰漏。
有八百选锋军甲骑在此,哪怕是下马作战,强攻四千贼军守御的渡口,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不过,范宗奇、周景等人或者还是较为纯粹的军事将领或情报官员,史轸却是要从利于侨置这件事,通盘权衡在汉川的部署。
楚山直接辖管的丁口太过有限,却又不得不维持庞大的常备兵马,防范京西、河洛之敌,很早就有权在荆襄招募青壮为卒,但楚山实际所行的征募兵制,与纯粹的募卒有所区别,一直都没有在荆襄大肆招募青壮编入营伍。
而这一次,史轸并没有急于使范宗奇等人率甲骑下马作战,强攻渡口,除了在双柳庄以北择地驻营,堵住贼军从小鹤岭北部西进的通道外,一方面调许凌所部水军将卒南下,一方面以励锋堂的名义,从汉川等地征购船舶,同时以楚山行营的名义,大举招募附近村寨的底层青壮,源源不断的汇聚到渡口以西的大营之中进行操练。
第(3/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