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
第(3/7)节
收入,但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灾情。
谢璞在雨势变小后,就离开了沧州,然后一路顺风顺水,抵达了北平。
北平风物与江南大不一样。谢璞虽然从小就没少听嗣母宋氏说过北平的情况,但还是头一回来,感觉颇为新鲜。
他到了北平后,先去布政使司衙门报到,由于前任左参政已离开,他只能在右参政与其他下属官员的协助下,接手公务,期间还颇多繁琐杂乱之处,就算他有两位成安山、莫燕客这两位得力的幕僚协助,也还是手忙脚乱了一番。幸好上司北平布政使颇为和气,为人也公正,又有燕王府在背后替他撑腰,底下的属官与吏员们也算精明能干,所以他花了些时间后,还是顺顺利利地把公务给理顺了。
至于住处,他是住在布政使司衙门所有属官集中住宿的官邸里的。
北平城地方很大。当初太宗皇帝(永乐)扩建北平城时,是按照都城的规格来扩建的,但迁都之事在他驾崩后被搁置,北平城只能继续做燕地首府,虽然是北方最大的城市,人口也多,但还是没法跟金陵城相比,这也就造成了城中官民占地颇为宽敞阔绰的现象。
北平布政使司衙门过去在保定府,太宗时被迁往北平城,就在原本被预定为皇城的王城正门以南,与其他官署衙门挨在一处,但属官们的官邸,则另外被安排在西边的大时雍坊里,位于太液池南,紧挨着西长安街,风景很好。
谢璞这个左参政,在北平布政使司只在布政使之下,因此他的官邸也颇为气派,乃是个三进的宅子,十分宽敞,房屋众多,后宅还带着一个半亩大小的花园。
这就很令人惊喜了。谢璞过去在开州知府任上时,住在府衙后衙,也不过是个两进的院子罢了,占地不大,更没有什么后花园。
如今谢璞带着下人住进宅邸中,连前两进院子都没占满,粗使的男仆都有两人一间的待遇,住得实在是舒服极了。后花园的景致当然没有金陵城的桂园好,也有几种不错的花木,基本能满足谢璞的需求。他已经在后花园里开过一次小宴,款待同住在官邸中的布政使、右参政以及一众属官了。
谢璞在家书中十分恳切地说,官邸地方太大了,他带来的人却太少,显得地方清冷不说,打理起来也挺费事的,更少一位贤内助替他处理人情往来的事务。如果能有女眷到北平来替他分忧,那就再好不过了。
文氏读信读到这里时,脸微微红了一红。她知道这是丈夫在含蓄地对自己提出邀请呢。想到二老太太宋氏早前对她说的话,文氏抿嘴笑了一笑,决定回信的时候给丈夫一个惊喜。
在听宋氏与女儿谢慕林谈过那么多北平的风土人情之后,她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到那里去,为谢璞分忧了。
侍立在旁的宛琴则有不同的看法。她想起过去自己一直奉主母曹氏之命,陪在夫主谢璞身边,在外任上替他打理内务,与别家官员的家眷进行人情往来,这些事都是她做熟了的。她很有信心,到了北平布政使司衙门的后宅,也一样能应付得了相关事务。
谢璞这分明是到了任上,才发现没有女眷随行,是多么的不便,因此在家书中暗示文氏派她去任上呢。文氏如今是正房嫡妻了,既要侍奉嗣婆婆宋氏,又要照顾几个儿女,明年谢显之、谢谨之兄弟还要下场应试,文氏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走开的。除了宛琴自己,谢家还能有哪个女眷能去北平?金姨娘还在京中陪女儿胡闹呢,她出身也低,根本不是那块料。
宛琴已经在烦恼,要几时收拾行李北上了。虽然她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可她一双儿女还在湖阴,总不能丢下孩子走吧?不知能不能说服文氏,让她答应自己带着两个孩子一块儿出行呢?
就在宛琴心不在焉的时候,文氏已经收拾好心情,继续往下读家书了。
谢璞介绍完他的住处后,又提到了他带来的掌柜伙计们,都非常能干,不必他操心,就在他忙于公务的时候,自行在北平城中找到地方安顿了下来。
掌柜们去物色了合适的店铺,拜访了当地
第(3/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