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
第(2/7)节
主意,确实是后面的事。
而杨意全把这话说出口后没多久,杨大太太就松了口,立刻命儿子给杨四传话了,而且派去的人,还把杨四骂得很难听,甩了无数狠话,那杨四才会急急忙忙砸了窑,然后一腔怒火地跑去谢家角发飙。
谢梅珺恍然大悟,顿时懊恼不已:“早知大伯娘如此容易说服,我当日直接找上她就好了,根本不必把事情闹得这么大!”她本来还打算瞒着母亲的,结果现在……全族的人只怕都听说了。
文氏在旁不由得坐立难安,小声说:“这都是我们的错。水泥方子是真姐儿拿出来的,事情又是谨哥儿让人告诉意全的,水泥的忌讳就是他当时叫小厮说的,就连跟县衙打招呼,也是他们兄妹私下找宗房求了长辈。两个孩子年轻不懂事,把事情闹得如今这般……”
谢慕林与谢谨之相互交换了个眼色,齐齐低头做乖巧状。
谢梅珺听得笑了,拉住文氏的手,打断了她的话:“嫂子在胡说些什么呢?这事儿如何能怪两个孩子?他们原也是为了我着想,怕我得罪了婆家的人,日后在杨家难做,才会让意全出面。况且,若没有两个孩子请宗房长辈出面,事先跟县衙打招呼,那杨四一状告上去,还不知会闹得多难看呢!难道真要让十三房摊上官司不成?
“至于水泥的忌讳,他们也没做错,是意全自己想错了。谨之和真姐儿是想让杨家人打消插手水泥生意的念头,别以为那真是什么下金蛋的鸡,并没有叫意全含糊其辞。都是阴差阳错,事情才会闹成如今这等局面。可真要论起来,最错的绝对是杨四!他的兄嫂是帮凶,杨家大伯娘也有糊涂之处,两个孩子却是什么责任都没有的。我还觉得他们贴心呢,处处都在为我着想,心里很是受用。”
文氏闻言,也就不好再责怪两个孩子了,但在回家的路上,她还是提醒了儿女们一声:“往后你们梅珺姑姑和杨姑父的事,你们还是少掺和吧。长辈们自己心里有数的,用不着你们操心。”
谢慕林与谢谨之对望了一眼,齐齐应了一声,但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是另一回事了。
等回到三房,文氏母子三人本来打算分开各自回院歇息去,却看到谢显之兴奋地来报:“母亲,二弟,二妹妹,父亲从北平来信了!”
第345章家书
谢璞不到五月就出发去了北平上任,路上总要花上个把月的时间,再算上后面事务交接、入住官邸、新官上任四处拜望上司同僚,以及安排随行的掌柜伙计们,估计起码要到六月下旬,才能真正安顿下来。
谢慕林原本以为上个月就能收到谢璞从北平写来的家书,没想到快过中秋了,这家书才真正送到了湖阴。期间就连那些随谢璞一同北上的掌柜们,都没有半点音讯。留在京城的谢映慧都跟老家来往通信两三回了,北平的信才送来。谢慕林如今总算能真正感受到,古代的交通是多么的慢了。
文氏高高兴兴地带着一双儿女,随谢显之去了前院花厅。几个孩子连同宛琴,也都陆陆续续闻讯赶来,围坐在一处,听文氏拆信读信。
谢璞在信里说,他上任路上还算顺利,只是中途过境山东的时候,在聊城跟从前在开州任上的下属见了面,顺带又去拜访了几位过去的老上司,又有开州当地的父老士绅,因为感激他在任上的功绩,听闻他高升了,又要路过山东,便特地相约一起来看望他,向他祝贺。
因为在路上耽误了这几天的功夫,到了沧州的时候,就不巧遇上了连日大雨,被堵在驿站好几天的功夫。
幸运的是,去岁黄河才闹过水灾,山东境内有好几个府都是重灾区,事后还闹出了东昌知府王安贵吞没河工款的大案来,山东布政使司与河道衙门就有好些官员被法办的。如今任上官员都不敢有丝毫大意,不等朝廷那边查清河工案,就想方设法挤出了一笔银子,把山东境内几处比较危险的堤坝都给修了,免得接下来几年里再出什么问题,连累得他们也丢官丢命。因此,沧州一带几天的暴雨,只是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以及损失了今年的夏粮
第(2/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