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4节

第(2/4)节
下来,人累马疲,浑身都是泥浆。

    晚上,一行人歇在驿站,看着外头的瓢泼大雨,都在发愁。本来剩下的还有三日的行程,只怕要延迟到五日。

    行走在外多有不便,何明德和池旭尧两人擦洗了,腰酸背疼靠在窗户边看雨。何明德给池旭尧脸上擦了药,仔细看了看,疤痕确实一点点减淡,松了口气。

    何明德看着雨,也是担心:“来之前我查看了一下,上一次疏通河道还是七八年前,今年的雨这么大,之只怕是要出事。”

    是啊。

    池旭尧问道:“后世渭河还会决堤吗?”

    “还会,不过基本不会再出现大的人员伤亡,就可以堵住。我记得还早些年,没那么多条件的时候,渭河决堤,是将士们用自己的身体堵住的缺口。后来国家花了许多的钱,专门治理河道。”

    池旭尧叹口气,“眼下国库空虚啊。”

    两人心里都是沉甸甸的,驿站的馆长送来晚餐,两人胡乱吃了几口。临睡前看到老馆长对着大雨点香磕头,嘴里念念有词,大概是求老天爷别下雨了。

    到此次日,一行人都披着蓑衣,冒雨赶了两日,与颍州府的知府碰了面。知府把一行人迎进了官府,一行人才能洗了个热水澡,又热热地喝了姜茶,才缓过来。问起今年大雨,知府的应对,四十八岁的知府显得信心十足:“下官早就预备下了,不会决堤。”

    池旭尧一一问了,知府也一一答了,全无错漏,果真是准备齐全了。

    知府就请池旭尧留在府中休息,等再过十几天,雨就能停了,到那时端王与侯爷还能在颍州府游赏一番。池旭尧拒绝了。

    颍州府的府城离渭河河道还有些距离,城里只有一条小的河道,供居民饮用,近几日水位虽然上涨,却不算什么。真正能看出问题的是颍州府的城外乡间,离城里还有一日的距离,那边直靠着渭河主道。没有城墙,全是农田和民宅,那才是一马平川。

    池旭尧一行人要去视察的地方是那里。

    知府连连劝了好些遍也无用,只能答应着明早与王爷一同前往。

    谁知到了第二天,偏偏知府病中,烧的像个火葫芦,池旭尧看他都快喘不上气,还要跟着,就让他留下歇息了。他还是带着原来的一行人要走,走出府衙没多久,柳瑞吩咐五个兵士留在城中,小心隐藏。几个人心里都有些数。

    知府衙门里那些摆设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但是看着都是新的,不像是常用的。与它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府中的藏不了装修。无论是后花园的太湖石,还是新房子用的红木,还有府内偶尔飘过的熏香味,都价值不菲。看来这知府没少收钱,这种人,可不像是未雨绸缪,为民办事的。

    若是渭河无事还好,可一旦因为他的疏漏,渭河决堤,死伤无数,知府必被问责。为了保命,这种人要做出什么事情来,可就说不准了。

    第70章缺口

    京城也曾连续下过半个月的暴雨,但是在内城有完整的排水工程,皇宫更是有无数宫女太监打扫,故而除了雨季潮湿,出行不便外,池旭尧并未直观感受到暴雨的影响。

    直到一行人往下,到了一个叫裕阳镇的地方,这里靠着渭河,水土丰茂,村庄不断壮大,已经几千人口。但是祸福相依,今年雨季一到,这渭河竟露出了狰狞的面貌来。

    一路上经过的河里湖里,水早就漫了上来,雨水汪在田里路上,处处都是黄色的泥水。

    这么大的雨,也没办法打伞。池旭尧和何明德也穿着蓑衣,一脚深一脚浅来到河堤上。雨声本已经大到人要喊着讲话,但是河堤内河水的咆哮声竟盖过了雨声。池旭尧往河堤里头一看,黄色的泥水好似翻腾的长龙,从天边滚动而下,粗壮的身躯让人害怕那狭窄的河道经不住它一下的冲击。

    这情景根本不需要再去问一些经世的老人,几人也都知道,这雨再下一天两天,堤坝可能就要撑不住了。

    柳瑞脸色十分差,雨声太大不得不提高声音对着端王喊: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