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4节

第(4/4)节
悉,还很多熟人,他在这一片到处跑,初中和高中是他的主要活动地,卖的特别快,虽然周琛九赚的少,但胜在薄利多销,斌子业务能力太强了,一个星期,周琛九净赚三十块。

    温少泉也没想到周琛九卖的这么快,给他的货没两天就卖完了,霍飞宁只在自己学校卖,大部分是人家来找她,等到这个学校都饱和后,她就没有什么客户了,不过她更多的时候花在写作上。

    除了学习,就是写作,在这里,大家对于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涨,霍飞宁还加入了文学社,后来成为了副社长,让她没想到的是,周琛九自己创办了个诗歌社,还获得了学校的同意,然后周琛九成为了社长,霍飞宁加入进去,成为了社员。

    在大学的时候,多多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对自己是很有帮助的,老师也会多留意你,履历上也会漂亮些。

    霍飞宁和周琛九共同努力,不过霍飞宁特长不是诗歌,所以重心更多在文学社上,而周琛九,短短一个月,就联合社员一起完成了一本诗刊,其中大部分诗歌都是周琛九写的,霍飞宁贡献两首,其他社员若干,诗歌社社员很少,目前才五个人,因为是周琛九创办的,所以名字也是他命名的,叫‘九歌’。

    当九歌出刊了第一本诗歌集,并且交给中文系教授看过时,教授大为震惊,交了其他老师过来看,一致认为这本诗歌集有很高的造诣,最后‘九歌诗刊’就这样创办了,那本诗歌集送到某知名出版社主编手里,然后印刷出版,第一次发行了两百册,寄给了其他高校的学子们共同欣赏。

    九歌社创办的九歌诗刊,就这样出名了起来。

    第113章:文学新星崭露头角

    周琛九的九歌诗歌社第一个诗刊集被各大高校争相传阅后,引起不少反响,连各大高校老师都关注到了,其他高校的人看了之后,心痒痒的,也开始搞起了社团,诗歌文化,周琛九对写诗歌好像信手拈来,灵感非常多,随便就能写出几首,所以第二本诗刊集很快又有了。

    在第二本诗刊集发表后,九歌彻底成为了正版的有诗刊编号的诗刊,诗刊社获得了出版社的发行编号,京大中文系的一个教授,也是周琛九和霍飞宁的老师,成为了主编,周琛九成为了副主编,九歌诗刊被定为了季刊,一年发行四本。

    而霍飞宁也收到了故事会的退稿信件,霍飞宁立刻把那篇稿子另投,在老师的指导下,她知道了很多报社和杂志社,选择了合适的风格的,然后又寄了过去。

    然后霍飞宁又把最近新写的两篇适合故事会的稿子一起寄了过去,这两篇都是非常接地气的白话文,故事也都是乡土气息又带着传奇色彩,一个古代一个现代的,看过很多故事会的她觉得这次肯定稳了,连老师看过之后,都说她学聪明了。
第(4/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