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愿往
第(4/5)节
所以,远洋没有任何问题。
战船,由于有铜皮撞头,还要应付冲击而加固了船体结构,加上大型兵械,所以载重水平不如商船,大概4oo吨到45o吨。
但也正因如此,更适合海上航行和抗击风暴。
当然,这只是取中等水平来说,还有更大的也有更小的,平均下来不会低于这个水平。
现在琼州港内,有各式可以出航的船只近千艘,足够把十几万人送到美洲。
如果这么说还不够具体的话,那可以这么算。
一千艘平均载重算四百吨的海船,不需要员,只额定海员2oo人,就可以拉走2o万人。
每条船如果拿出2oo吨的载重量来装载补给的话,那么平均到每个人的配额是整整一吨。
按三个月来算,每天的配额是11公斤。按半年来算,也有5.5公斤。
也就是说,如果走三个月,每人每天要吃掉用掉11公斤的粮食和水。如果走半年,也有5.5公斤配额供你挥霍。
只要大宋有本事在琼州弄到足够的粮食,沿途根本不需要补给。
而且,这一路走的是近海航线,大规模补给不可能,小规模的补充淡水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说,大宋出航要比航海时代的欧洲人有优势,我们不一定非要那么畏惧。
退一万步说,这个年代,只要出海就有风险,谁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可这并不是以求万无一失的跨洋旅行啊,而是走投无路之后的逃亡之旅。
人在绝境之中,是没有那么多选择的。也不要奢望面面俱到,只能冒死一搏。
这一趟,也许会有很多人葬身大洋,到不了那块被汉人称之为日出之地的扶桑净土。
可是,依旧要赌!
不赌,就要亡国。
“扶桑国!我们可以去扶桑国。”
“扶桑?”张世杰与6秀夫等人面面相觑,甚至有些哭笑不得,“那只一个传说.罢了。”
赵维却道:“正因为是传说,去者了了,元军才无从追击啊!”
“况且,梁书言之凿凿,慧深和尚去过扶桑,就在东瀛之东。只要咱们从东瀛出,向东航行,一定能找得到。”
“这”张世杰觉得,怎么这么不靠谱呢?
“真的!”赵维生怕众人不信,“我用人头做保,只要一路向东,一定找得到。”
好吧,赵维虽说初中没毕业,但初中地理还是上过几节课的,知道有北信风带,夏季正好是从日本以东一路吹到北美。
只要一路顺风走,闭着眼睛都能撞到美洲大6上。
当然了,路途艰险,肯定不像赵维说的那么简单。
但这却是大宋军民唯一的生路,也是他这个文盲穿越者唯一能想到的救宋之法。
只要逃到美洲,最好是南美,不但元军没法追,而且大宋朝的科技水平对于当地土著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那是个没有轮子,没有铁器,连耕种都还处于刀耕火种水平的原始社会。
玛雅城邦沉迷于研究天文,不知道什么是战争,一茬庄稼还要种上三年。
就连骁勇的北美印第安人,也只会用两条脚和木矛狩猎。
当这些原始文明遇到武装到牙齿的大宋,不说征服,起码立足没有任何问题。
那为什么不暂避锋芒,跑到美洲去呢?卧薪尝胆若干年,到时反攻中原,也不失良策吧?
“太后、太尉、6相,维知道你们都累了。”赵维恳然诉说,这也是他把朝臣都支出去的原因。
有些话,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
“为国尽忠,可能亦是臣子最后的体面。可是为了大宋,为了宋土沦为元奴的万万宋人,此地也绝不能是掘坟建陵之所啊!何不放手一搏,横渡汪洋?”
“前有建炎南渡,再兴百年。今为何不能再来一次建炎南渡,再搏一个盛世呢?”
“”
第(4/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