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章 愿往

第(3/5)节

    其次,如果以欧洲的航海经验为蓝本,可以总结出最艰险的四个难题。

    一是航海定位,二是风暴天气,三是疾病,四是沿途补给。

    这四个方面哪一处出了问题,都足以让这十几万人万劫不复。

    可是,真的那么凶险吗?未必!

    先说航海定位。

    在六分仪出现之现,大洋定位一直是一大难题。但是汉人海员也不是闷头瞎撞,我们有指南指和领先这个时代的“越洋牵星术”。

    这可不是以北斗星辨认南北那么简单的观星术,而是利用多颗星辰在不同时令下的星空分部,来计算人所在方位和具体位置的复杂航海术。

    说白了,就是原始的三角定位。

    虽然没有六分仪来的精度高,但完全可以胜任当下,使船队不至于迷航。这也是郑和下西洋时所采用的航海术

    然后,就是风暴天气。

    以当下季节来说,最难缠的风暴区域,居然是中原沿海。

    没错,现在是三月份,大宋做好前期准备起航的时候起码要到五月,正好是夏季。

    这个季节,热带风暴由赤道向北吹,肆虐东南沿海,大多止步于日本。

    而过了日本的陌生航线受极地气候影响。可北半球的夏季正是极地风暴最弱的时期,基本没有极端天气。

    也就是说,大宋船队只要躲过沿海地区的风暴,后面的旅程会顺利很多。

    再然后,就是疾病了,这同样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后世大航海时代,海员被认定高危职业的很大原因,正是疾病。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欧洲海员病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败血症。这在海员死亡之中占有极大的比例。

    而导致败血症的原因是长期的海上航行,无法得到新鲜蔬菜和水果的补给。致使海员大量缺少维生素,得了败血症。

    这个问题在大宋根本就不存在,因宋人有海上补充维生素的法宝豆芽。

    宋人有食豆芽的习惯,这种用各种豆子泡水而的蔬菜,不用特意储存,随吃随,绝对新鲜。而且维生素含量极高,是最佳的海上美食。同时也解决了败血症的难题。

    至于困扰欧洲人的第二大疾病传染病,就更不用去担心。

    别说是十五十六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即使到十八世纪,现代医时初期,欧洲的医疗水平和卫生条件也是和中医,还有汉人的卫生条件,没法去比的。

    那个时候的白人,不管得了什么病都还用放血来作为治疗手段。贵族一辈子都不洗几回澡,只能用香水来掩盖体味。伦敦巴黎几乎被大粪淹没,不疫病肆虐才怪。

    而反观汉人,却和瘟疫斗了几千年,有史料记载的抗疫行为,就有三百多次。

    几乎没有全国性蔓延的出现,早就研究出一整套包括隔离、用药在内的治疫方法。

    虽说也无法做到彻底治愈,但起码控制蔓延和一定程度的治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吃饭问题,也就是补给。

    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宋朝的造船水平了。

    因为船的性能决定了运载能力,也决定了携带补给的数量。

    简单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大宋的造船水平,一直到明朝都基本保持一样的高度。

    也就是说,宋船的性能除了比不了郑和宝船,那不光需要技术,还需要遇到足够大的龙骨,有运气的成分在其中。

    其它船只的性能,和郑和船队的水平基本持平,是航海时代中前期的欧洲帆船没法比的。

    以宋代商船为例,寻常海上行商的船只,排水量1ooo吨上下,载重在5oo吨。

    通商阿拉伯沿岸,每船在半载2oo吨货物的情况下,可乘船员2oo多人,三个月的淡水以及食物补给。

    也就是说,满载货物加2oo人,三个月,吃喝洗漱,可以不靠岸。

    
第(3/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