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79节
第(3/3)节
是时不时会发生。就算不是自家着火,有时也难免会被波及。
而居住在城里的最大优点是:方便——各种商业设施都在城中,酒楼、小食店、各色商铺、瓦子、勾栏……虽比不上汴京城中的规模,但这些也都应有尽有,且别具苏杭两浙特色。
而且也与苏轼的居所和杭州府学近一些。
“明郎君,您如果想要住在城中,可选的地点有限——一定得在‘六井’附近。别处都不用考虑。”
史尚口中所说的“六井”,是指唐时杭州刺史李泌所建的六口井。
杭州城的地下水因为海潮的缘故,甚是咸苦,不堪应用。而这六口井正是将西湖之水引入杭州城,是杭州城的公共饮用水来源。城中各家各户都前往六井担水。也有人专做这门生意,每天舀了井水,盛在运货的小船上,一桶一桶地送往各家各户。
像明远这样爱洗澡、爱沏茶的小郎君,正是“用水大户”,如果选择住在城中,就必须在六井附近找一间大小合适的院子——选择就非常少了。
若是住在城外,明远却可以住得很宽敞,且杭州三面环山,山间清泉水质清冽,最适合烹茶。
山间幽居,也别有意境。
唯一缺点则是距离城中那些商业娱乐设施要远一些,明远想要像汴京城中那样方便,显然是做不到了。
“史尚,你的建议是?”
明远想了想,往身后交椅的椅背上一靠,支起双手抱在脑后,轻轻松松地询问史尚的意见。
“我建议您住在城外。”
明远一喜:跟他想得一样。
“城外具体哪里?”
“凤凰山附近。”
听到这个答案,明远是真的对史尚生出刮目相看之心。
这个房地产经纪,是真的很厉害。
眼下杭州还只是大宋版图上一座普通城市,它还没有因为后世的刀兵而成为南宋小朝廷的“行在”。
但明远很清楚,当宋高宗逃到杭州,把这里当成是偏安一隅的王国都城时,凤凰山一带,确实成了很多富商聚居的地方。
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距离进城和前往钱塘江的水道都很近。
明远甚至知道,南宋官窑也曾在凤凰山一带选址,为大内禁中烧造精品瓷器——先不讨论南宋小朝廷是否过于奢侈的问题——这足以证明,凤凰山一带,不缺运送原材料的途径,也有足够的水源,并且能将成品很容易地运送出去。
史尚提醒明远:“不过,如今还有一个问题。”
“小人去凤凰山实地看过,那里距离城门口有不短的一段距离。晚间那一段道路漆黑无光。如果郎君在酒楼或是瓦子与朋友相聚,晚间归来,那道路应当挺难走的。”
明远马上便想明白了,晓得这里不比汴京。
汴京从内城到外城,甚至再到外城之外,道路两旁绵延的尽是房屋。到了晚间,店铺林立,灯火通明。往来车驾,根本没有照明问题。
但是杭州现在还显然做不到汴梁那样。
但明远一想:“这有什么?”
这不正是他花钱的好机会吗?
“山阳炭厂送的第一批‘煤球’送到了吗?”
明远问史尚。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