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88节

第(3/3)节
‘青苗新法’,在陕西推广最为顺利,成效也最佳。我曾听闻,远之在此事上出力颇多啊!”

    他指的是明远当年在京兆府,用童谣与仿单宣扬“青苗法”的事。

    “不敢不敢,明远何德何能,不过是做了些许小事而已,可绝不敢居功。”

    明远小心翼翼地回复,将功劳都推在了李参身上。

    “毕竟李转运使曾在陕西路试行此法,陕西乡民已有些了解,推行起来的确是要容易些。”

    “那么,”吕惠卿突然将眼光从面前的杯盏上移开,抬头盯着明远,问:“那么远之是否认为‘青苗’乃是善法?”

    明远:???

    开玩笑,吕惠卿身为新党中坚,王安石手下的得力干将,竟然跑来问他这么个未及冠的少年,“青苗法”是不是善法。

    “当然是善法!”

    明远语气非常肯定地回答。

    “农人、工商,都有广泛的借钱需求。然而此前肯借贷的多是豪族富户,责以高息,往往累得平民百姓债台高筑,被迫售卖家产,沦为贫户。”

    “如今由官府出面,平抑借贷利息,小民能得实惠,国库也因此充盈,又有何不好?”

    他说的基本上是对新党胃口的“标准答案”。

    当然,和朋友们私下闲聊的时候,明远也常从苏轼口中听说,在陕西路之外,其余推行“青苗法”的几路,有地方官行事不妥,“青苗贷”反而成了新的“高利贷”,借了青苗钱的百姓反而得卖房子卖地的情形。

    “那么,以远之之见,‘青苗法’有助于抑制兼并?”

    吕惠卿眼光闪烁,眼神中带上了不少期待。

    “如今我观各地土地兼并均已严重,富户所占之田动辄百顷,而农人失去田地,进入城市,成为无业游民。”

    汴京城便是这样,城市里汇聚了大量的劳动力,以至于任何行业都人手富裕,竞争激烈,而服务也细致入微。

    “吉甫兄,您想听真话还是套话?”

    明远懒洋洋地反问。

    吕惠卿表情一滞,隔了片刻,才开口道:“远之说笑了,吉甫专程来拜访,哪有为了听表面套话的道理?”

    明远想了想,认真开口道:“其实我这话即便是到了王相公面前也能说得,毕竟我只是个白身,与朝堂无涉。”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