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88节
第(2/3)节
,不妨等等。史管家将人请去花厅等候了。看起来……是一位官人的模样啊!”
门房老王头迅速把该说的都说了。
明远在自家门房里看见了对方的伴当。
他瞥了一眼伴当的衣饰,便知道来人确实有些来头。
于是明远快步走进自家花厅,对候在里面的人拱手致意:“明远回来得迟了,不知哪位造访。”
花厅里的人在明远进来之时,正背着手观看壁上悬挂的名家字画。
他听见脚步声,便转过头来,笑吟吟地望着明远。
这是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颏下留着短髭,眉目清朗,望向明远的眼光是一团和气。
见到明远等着他自报家门,来人先开口致歉:“不请自来,明郎君勿怪。”
明远听出他有一点点口音,令他马上想到了蔡卞。
蔡京与蔡卞虽是兄弟俩,但口音也有些不同。蔡京能讲一口流利的汴京官话,让人听了就觉得他是在汴京土生土长的。但是蔡卞说话却始终带着一点乡音。
所以明远猜测来人与蔡氏兄弟就算不是同乡,离得也不会远。
果然,只听来人开口:“胡建吕费卿,路过此地,左右无事,来见见名满汴京的明远郎君。”
吕费卿?胡建?
明远:黑化肥挥发发灰会花飞?
第82章百万贯
吕惠卿造访明远家,当着明远的面,一点没见外,上来就是一番吹捧。
“明郎君小小年纪,入京不过数月,已是名满汴京,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明远微笑地接受了吕惠卿的恭维,心想:他这哪儿有什么“前途”,分明是“钱途”吧!
然而听吕惠卿多聊了几句,明远却越发觉得,这位如今出任太子中允的“新党”实权人物,对他非常了解。
明远心里清楚,吕惠卿随口提到的几件小事,只有对他最为了解的几个朋友才清楚。
于是他笑着看看窗外,开口留饭:“如今天色已晚,难得吕中允造访,不如就在明远这里用晚饭如何?”
吕惠卿欣然颔首,摆出一副想要与明远长谈的架势,却开口道:“我与远之平辈论交,远之何必如此见外,称我吉甫便好。”
明远:……?我跟你很熟吗?
但他什么都没说,立即起身,出门吩咐向华,去距离明家最近的遇仙正店订一桌外卖席面,尽快送来。
而史尚这时正依言在门房处候着明远。
明远当即吩咐史尚去查一查,他的朋友中,有哪几位最近与吕惠卿走得比较近,曾上门拜访,或是在酒楼会面之类。
明远提到的几个名字包括:贺铸、蔡京、蔡卞、李格非、苏轼等人。
他也猜测过,有些私事可能是王雱透露给吕惠卿知道的。作为新党的重要成员,吕惠卿一定经常出入王安石的府邸,能够见到王雱,会一起议事也说不定。
但是王雱于他属于“边缘”友人,往来的次数并不多。因此明远不觉得王雱对自己会了解得如此详细。
至于种建中,明远想都没想,就觉得肯定不是他。
毕竟种师兄如今忙得脚不沾地,而且就算他有工夫见吕惠卿这样的官员,也一定不会谈及这么多明远的私事。明远对种建中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史尚已经有段时日没干过这等“包打听”的老行当,这会儿竟有些兴奋,摩拳擦掌地去了。
很快,遇仙正店的外卖席面就送了过来。
席面做的极其精致,尤其一道软蒸羊肉,已经将羊肉蒸至完全稣烂,入口即化,吃时配上酸甜的杏酪,激发出无限鲜美的口感。
但在桌边的两人注意力显然都不在晚餐上。
明远用各种不着边际的话题与吕惠卿闲聊,一边聊一边揣测吕惠卿的来意。
吕惠卿大赞过遇仙正店的席面之后,谈起了青苗法在陕西的推行。
“王相公时常感慨,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