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印象新加坡

第(9/21)节
度人所从事的其他行业在当今的新加坡也留有鲜明的痕迹,如北部印度人曾在实龙岗路一带搭建牛棚,饲养奶牛、水牛和山羊等,现在的水牛路和加保路也曾建满牛棚。还有,这一带还曾有不少印度人开设的洗衣房。

    和马来人一样,移民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曾受到过欧洲殖民者的轻视。如今,他们的后代进入中上流社会的现象也不少见,而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新加坡人,更喜欢移居其他发达国家,这已成为一种趋势。

    印度人的国家观念很强,对国家非常忠诚,泰米尔人的中心价值观便是好客和济弱扶贫。

    印度教相信生死轮回,并且不接受半途皈依。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生来就是印度教徒,才可以做其信徒。居住在新加坡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的并不多,但凡是印度教徒,都极其虔诚,他们每周都要去一次神庙,进行祈祷或捐赠。

    其余的印度人多信奉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也有极少数人信奉锡克教、耆那教和佛教等。正如前所说,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信仰也有所不同。

    ◎欧亚人

    欧亚人是指继承了欧洲和亚洲血统的新加坡人,他们在四大民族中所占比例最小。

    早在15世纪时,一些来自英国、荷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人们便在探险家们的带领下,踏上这片土地,并在此定居下来。他们与当地人通婚,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鲜明的欧亚次文明,其后裔便是欧亚人。在早期,欧亚人的父辈都是欧洲人,他们的名字也都是欧洲人的名字。所以,从他们的名字中就可看出他们的祖辈来自何方。不过到了现代,也有一些欧亚混血儿有着亚洲人的姓,这说明他们的风俗也在悄悄改变。

    欧亚人大部分都是基督徒,信奉的是基督教。他们和西方基督徒一样,在出生时会接受洗礼,成年后在教堂举行婚礼,葬礼后会进行守夜。

    除了以上四大民族,新加坡实际上还有一小部分“土生土长”的华人。所谓“土生土长”,是指他们的祖先在17世纪便定居马来群岛,与当地的妇女通婚,衍生出一种包含了中国与马来文化的独特文化(娘惹文化)。现如今,土生华人已越来越少,因为他们逐渐与当地的华人通婚,被统计为华人,其文化也有逐渐被同化的趋势。

    马里安曼兴都庙大门上的雕像寺庙建于1827年,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庙,如今已被列入国家级名胜古迹。寺庙大门上的雕刻非常显眼,五颜六色,形象为印度教诸神、动物、人物等。

    ◎4种官方语言

    新加坡有多个民族,也自然有多种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马来语、泰米尔语都是其官方语言,这也充分向世界表明,它是个多元化的移民国家。确切来说,马来语是新加坡的国语,汉语普通话是华裔社团中的官方语言,泰米尔语是这里60的印度人的语言,而英语则是商务和官方语言。新加坡人将英国作为化。实际上,几乎每个新加坡人都会说两种语言——自己的母语和第二语言英语。

    新加坡人讲英语和欧美人完全不同,他们语速较快,刚接触时你可能听不出来。他们说的实际是“新加坡式英语”,这是一种混合了中国方言、马来语、泰米尔语甚至葡萄牙语的英语口语,无语法或发音错误,句子中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气词,比如h,表示特殊强调的语气等。

    马来语作为新加坡的母语,是马来文化、价值观和信仰的载体,早已融入其过往的历史当中,新加坡国歌也是用马来语唱的。马来语语法简单,发音容易,从梵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以及中国方言中都借鉴了大量词汇,并深深影响了新加坡式英语。现在,新加坡政府大力提倡说母语,力求每个孩子都不忘母语。

    泰米尔语是印度群体中泰米尔人的母语,它也是印度穆斯林、印度人、马拉雅兰人和基督徒之间的种族交流语言,所以被长期保留下来。而汉语普通话在新加坡则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因为其方言较多,为了方面交流,政府曾致力于推广普通话,作为华人
第(9/21)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