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印象新加坡

第(8/21)节
人或者印度人、欧亚人这种简单的称呼可以代表。不管他们的祖先来自哪里,也不管他们是否说同样的语言,是否有同样的宗教信仰或习俗,大家都是新加坡人。

    除了国民多样化,新加坡还有14的常驻居民属于“外国人”,因此不论是欧美人还是亚洲人,来到这里都会很快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

    ◎华人

    华人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5,也就是说,新加坡34左右的人口都是华人,因此华人对新加坡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新加坡的华人祖先主要来自中国东南部各省市,繁衍至今形成五大华人族群,即福建人、潮汕人、广东人、客家人和海南人。还有一些华人来自马六甲海峡和槟榔屿等其他地区。早期来这里的华人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以卖苦力为生的,他们各自住在新加坡河边单独规划出的中国城内。有趣的是,经过几代的繁衍,来自不同地区的华人擅长不同的行业领域,比如福建人善于经商和务农,他们多半在银行业和橡胶业占据鳌头;潮汕人多是成功的农学家或者精明的商人;广东人和客家人善于建筑房屋,做木工活、烧砖,以及理发、裁缝、制鞋等与生活相关的行业;海南人则擅长烹饪,多以从事饮食和服务业闻名。他们都秉承着祖先流传下来的敬业精神,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并且有很重的家庭观念。

    新加坡佛牙寺龙华院这处著名的文物古迹位于牛车水中心地区,寺中供奉了佛教徒的圣物——佛牙舍利。

    大部分新加坡华人起名字仍保留着和中国人一样的传统,比如两个字的名字和一个字的姓,兄弟姐妹之间的名字会有一个相同的字,但也有些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会给孩子起一个中文名字和一个英文名字。中国人尊崇儒家思想,将其作为行为准则或生活哲学,这在新加坡华人身上也有很深的体现,比如家长作风,执政者应该仁慈、有德等。在宗教信仰上,除了一些华人信仰佛教或道教外,有越来越多的华人信仰基督教,但他们仍会遵从祖先留下来的习俗,比如过农历新年、清明节祭奠先祖等。

    ◎马来人

    马来人是新加坡的第二大民族,占总人口的139,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在外来人口涌入之前,他们是本岛上的主要居民,但很快在人口上被华人超过了。新加坡的马来人主要来自马来半岛,还有一些来自苏门答腊岛、廖内群岛、爪哇岛等。马来人生性热情、好客,新加坡的街道名、语言、国歌以及食物等,都体现出了浓厚的马来文化气息。

    英国殖民者踏上这片土地之后,对当地人存着偏见,不太看重他们,所以马来人在那段岁月生活得异常艰辛。现如今,华人在新加坡占主导,但马来人也自在开心在生活在其中,他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坚韧和天赋,在艺术、文化、媒体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有许多马来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显露峥嵘,其中还不乏一些女性。

    牛车水原貌馆这栋建筑位于新加坡市宝塔街,是一栋三层的老式洋楼,馆内展现早期华人移民的生活点滴。

    马来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共同的信仰也使他们彼此联系十分密切。大部分马来人信仰的是伊斯兰教,每个星期的礼拜五,是新加坡马来人集体到清真寺做礼拜的时间,他们在阿訇的带领下向真主祷告,但男性和女性是分开的,不能混杂在一起。

    ◎印度人

    印度人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族群,占总人口的79。最早来到新加坡的印度人是跟随英国舰队而来的印度雇佣兵,后来才有印度人陆续携家带口到这里定居。他们和华人一样,也来自印度的不同地方,有泰米尔人、马拉雅兰人、锡克教徒、古吉拉特人、旁遮普人等,其中泰米尔人占了大多数。他们有不同的语言,信仰的宗教也有所差异。

    新加坡马来人的婚礼

    到了20世纪,印度人在新加坡从事的行业多为货币兑换和私人放贷。那时候,新加坡的银行还很少,一些印度人就把自己的钱借给那些想做生意的人。

    此外,印
第(8/21)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