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化盛宴
第(2/6)节
里有许多章节,它们的美甚至在《伊里亚特》和《奥德赛》里都找不到。”
吟游诗人萨迪
可能是因为“歌伶的把戏不足以令上帝娱乐”吧,遥远的中古世纪诞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吟游诗人”。吟游诗人不论出身,王室贵族和微贱之民皆可入行,但他们有个共同点:极富才华且能说会道。借着游荡之机,这些诗人四处传唱着英雄史诗与乡野传奇,酣畅淋漓地表达着心中思绪——萨迪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蔷薇园中的诗人萨迪
《蔷薇园》书中的一幅插图。《蔷薇园》是一部箴言故事集,内容是诗人对自己流浪生活的总结和思考。
◎颠沛流离大半生
萨迪全名为谢赫·穆斯利赫丁·阿卜杜拉·萨迪·设拉子。1208年,他出生于设拉子的一个传教士家庭,早年曾在设拉子求学。14岁那年,萨迪成了孤儿,饱尝生活艰辛。青年时期,他在别人的资助下前往巴格达,进入当时著名的内扎米耶学府,刻苦钻研文学和伊斯兰教义,同时开始使用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创作一系列抒情诗。由于实在无法忍受学校严格的宗教制度,萨迪中途辍学,离开了巴格达。
其时,蒙古人大举入侵,加之地方王朝混战不休,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萨迪自此开始了三十多年的巡游生活。他一边做着各种苦役杂工,一边四处布道讲学,足迹遍及叙利亚、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印度、阿富汗斯坦和中国新疆的喀什噶尔(今喀什)等地,并多次前去麦加朝觐。等到1257年返回故乡时,这位吟游诗人已经两鬓斑白。
在隐居故里的这一段时期,设拉子一带被地方统治者以重金购买,侥幸未遭蒙古军的破坏,社会秩序相对比较稳定。体验过多年流离之苦的萨迪从此安顿下来,他亲身体验过各种人间悲苦,广泛接触过各阶层人物,胸中激荡着浓烈的创作激情,也积聚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接下去的很长一段时期里,萨迪醉心于文学创作,完成了代表作品《果园》与《蔷薇园》,并以颂诗、挽歌、抒情诗、短诗和鲁拜诗等不同形式撰写出大量优秀的抒情诗。1292年,这位命运多舛、创作颇丰的诗人在设拉子溘然离世。
萨迪墓
如今,这里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整个陵墓就是一座极具特色的漂亮花园。
◎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
萨迪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留存下来的抒情诗大约有600多首。那些作品描述了花鸟、山水、美女与静夜,语言凝炼流畅,韵律抑扬有致,风格清新明丽,处处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尤其是那两部代表作《果园》和《蔷薇园》,前者是由200个故事组成的叙事诗集,后者有诗有文,风格独特。二者对后世影响很大,被译成几十种外国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越来越多的读者至今仍然能从《果园》里品尝到甘美的“果汁”,从《蔷薇园》里闻到芬芳的“花香”。
凭借一系列优美的抒情诗作品,萨迪成功开创了伊朗古典诗歌的新局面,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抒情诗泰斗哈菲兹的先行者。他的另一些散文作品比如《论文五篇》《帝王的规劝》《论理智与爱情》等,亦是伊朗古典文学史上的传世佳作。这位在伊朗文学史上取得极高成就的文学大师,被人们誉为“波斯(伊朗)古典文坛最伟大的人物”,同时他也是支撑伊朗文学大厦的四根支柱之一。
修行诗人毛拉维
所有的修行均由心底生发,但并非所有的修行者都能写出精美的诗句。诗人偏偏享有这般殊荣,他们目光透彻、心灵敏锐,更善于调用文字,当那些满含着智慧之光的诗句在笔尖汩汩流出,诗人们可能是当世最浪漫的修行者——伊朗历史上著名的毛拉维便是这样一位善用文字修行的伟大诗人。
鲁米像
这位伟大的诗人兼哲学家写下了许多美妙的抒情诗和动人的寓言哲理诗,为世界文学留下了许多珍贵瑰宝。
◎从鲁米到毛拉维
毛拉维
第(2/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