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章 塔吉克斯坦

第(7/7)节
行,著名的叙事长诗《卡里来和笛木乃》仅余下只字片言。但从残留的诗句中,仍可感受到鲁达基诗歌音律严谨、语句优美的艺术特色。如今,鲁达基的诗歌已被译为多国语言传承于世,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灿烂的明珠。

    渊博学者伊本·西那

    伊本·西那,塔吉克人,欧洲人称其为阿维森纳,是中世纪时期阿拉伯著名的哲学家、医学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于贵族家庭,10岁时就将《古兰经》倒背如流,拜名师学习哲学、医学和科学著作,年仅18岁就已成为当世名医,曾任宫廷御医。伊本·西那的知识极其渊博,除医术外,他在其他领域的成就亦是卓尔不凡,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藏于耶鲁医学历史博物馆的伊本·西那医学著作手稿的一页

    ◎哲学成就

    伊本·西那在哲学方面博采众家之长,秉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又在其中多有创新,自成一家。

    伊本·西那清晰地认定了本质论和存在论。他认为,事物等于存在,存在又分为必然存在、可能存在和不可能存在三种情况。在人们心灵中,事物的本质与存在相互独立,而在外部世界中,事物的本质与存在是同一的。这里面体现了唯心论和唯物论的思想,从心灵方面来说,人们可以去想象事物的本质,而不用管这种事物是否存在。在外部世界中,一种事物必然是存在的,才会有它特有的本质。

    哲学和宗教的矛盾向来是哲学界争论的对象。伊本·西那致力于调和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提出流溢说,将伊斯兰教信仰的真主安拉置于“第一存在”的地位,安拉创造出“原初理性”,再通过这种“原初理性”流溢出世间万物。他主张“双重真理论”,即宗教信条和哲学可以互不相悖,各自独立存在。

    银质装饰瓶上的伊本·西那肖像

    伊本·西那对灵魂问题多有研究,可称得上是研究灵魂问题最多也最为深入的伊斯兰哲学家。渊博的学识为他研究灵魂开辟了独特的视野,他不仅从哲学形而上学的层面上进一步研究灵魂,还从医学角度对灵魂提出了具备一定科学性的阐述。他认为,人一出生就同时具备了肉体和灵魂,正是由于灵魂的存在,人才能从事思考、想象、判断等理性活动,做出反自然现象的行为(如负重行走,爬山等)。人死后肉体消亡而灵魂不灭。

    ◎医学成就

    伊本·西那将一生的医学成就和心得著成《医典》一书,综合了希波克拉底、盖仑、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医学论著,融合了中国、阿拉伯、印度、波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成果,系统性地将疾病分类,并论述了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形成古代西方最全面的医药学百科全书。

    《医典》中,伊本·西那将“四行体液说”贯穿始终。他认为,四元素中所具备的寒、热、燥、湿四种原始属性和人类体内的体液相结合,组成不同形式的生成和破坏过程(即如今所说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医典》中强调了体液的重要性,认为体液和不同元素搭配结合,会形成不同的生理特点和疾病。

    伊本·西那主张,疾病可以用养生的方法提前预防,治疗疾病时可以采用药物和手术同时进行的方式。他提出的“病原体”物质的观点,已与现代医学理论极为相似。他的宏观整体医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中医学十分近似。至于他在《医典》中总结的近50种脉象,其中大多数和中国近代著名医学家王叔和的《脉经》不谋而合。
第(7/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