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塔吉克斯坦
第(4/7)节
湖,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称它为“大龙池”,描述湖中有巨大的蛟龙活动。据现代学者考证,古人所谓的毒龙、蛟龙,有可能是一种体形巨大的水蛇,但在古人看来,喀拉湖内有“毒龙”,还能一天内变幻多种颜色,非常神秘莫测。
草原上的朝霞和晚霞总是分外绚烂,每到太阳起落之际,喀拉湖湖水会随着天际色彩的流动显现出不同颜色,如同倾泻了的调色盘,流光溢彩,变幻多端。雷雨天时,天空乌云密布,湖水瞬间乌黑如墨水波翻涌,和天空遥相呼应,更增威势。每到风清月朗的宁静夜晚,湖面水波粼粼,映着皎白的雪山,整个湖面似乎都焕发出圣洁的光泽。
喀拉湖擅于变色的特性,为它的美丽增添了神秘色彩。其实,它之所以有这样的特性,和其复杂的地质条件息息相关。帕米尔高原是两大山脉交接处的山结,地质条件复杂,天象神秘多变,这些都为喀拉湖的时常变色构筑了有利条件。
◎大非川之战
历史上,喀拉湖曾一度归于中国版图之内。7世纪末期,中国唐朝和吐蕃国之间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大非川之战。这场战役以唐朝军队战败约和告终。假若喀拉湖有知,它一定不会忘记,掩盖了草原牧歌的金戈杀伐、战马嘶鸣。这一战后,喀拉湖不再属于中国。
几十年来,唐朝、吐蕃将丝绸之路上的要塞吐谷浑作为争夺目标。吐蕃大相禄东赞采取迂回、怀柔的战术。早在大非川之战开始之前,禄东赞已率先攻占白兰切,切断了吐谷浑的退路。同时,禄东赞对唐朝维持恭谨的姿态,朝贡不断,还派遣使者为吐蕃王芒松芒赞请求和亲。659年,吐蕃出兵攻打吐谷浑时败于唐将苏定方之手。670年,禄东赞又一次大举进攻吐谷浑。
这一次,唐朝派出名将薛仁贵率领10万大军,打着帮助吐谷浑复国的旗号,以志在必得之势开赴西域。由于主将薛仁贵和将领郭待封的战略冲突,唐军在大非川的大坝河草原遭到吐蕃的毁灭性打击。迫不得已之下,薛仁贵与吐蕃将领论钦陵约和,“吐谷浑故地皆入于吐蕃”。
塔吉克斯坦喀拉湖
风景宜人的杜尚别
杜尚别,塔吉克斯坦首都。这座城市建成于苏联成立后,坐落在吉萨尔盆地中,四周山脉弅起,城中绿树成荫,是一座风景宜人、物产丰饶的美丽小城。
杜尚别总统府
◎从荒僻山村到一国首都
20世纪之前,杜尚别一直是坐落在盆地中的小山村,人口稀少,交通阻塞。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公元前5世纪,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的痕迹,但几千年来,它始终是一个小而穷的乡村,唯一出名的是每周一的集市。每到星期一,周围的农牧民和小商贩都会拥入杜尚别,进行农牧产品和各类商品的交换。塔吉克族语言中,“杜尚别”即“星期一”的意思。
塔吉克斯坦国立大学
1920年,布哈拉汗国的最后一任埃米尔(汗王)逃到杜尚别躲避布尔什维克的追捕。次年,红军占领了塔吉克斯坦,这位汗王被迫继续逃亡,最终死于非命。1922年,苏联红军进驻杜尚别。
塔吉克斯坦加入苏联时期,苏联政府修建了盘山公路和铁路,开辟了杜尚别与外界相连的交通要道。1925年,苏联政府将其行政职能划归为城市,并建设了一系列基础设施。1929年,杜尚别铁路正式通车,这个城市被命名为斯大林纳巴德,成为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统治时期,它又改名为杜尚别。
成为首都后,数万人迁居到杜尚别,大量来自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塔吉克人在此定居。很快,杜尚别成为远近闻名的棉花和丝绸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杜尚别的公路、铁路和航空已非常便利,农业、工业发展良好,诞生了一系列棉纺织、机械制造等企业,经济大幅增长。昔日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不过,杜尚别的城市建设一点也不摩登,除了几处政府办公地点和为数不多的十几层高楼外,城市内大都是
第(4/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