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

第(3/18)节
食才能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这又导致了乌国货币大量外流。

    在占领区内,俄国对乌兹别克实行“军政合一”的政策,推行土地“国有化”,将大多数良田划归为“国有”,很多以农耕、放牧为生的居民失去了土地和牧场。在这些“国有”土地上,沙俄从本国迁居了大量俄罗斯农民来耕种、放牧,乌国农牧民流离失所,生存变得极为艰难。

    除了在经济上掠夺外,俄国对乌兹别克实行了严厉的文化压制。在殖民者看来,乌国传统习俗及文化是“低级且不登大雅之堂”的,他们推行俄文,兴建教堂,大力普及俄国文化及宗教信仰。殖民者的做法导致了乌兹别克上层社会及知识界、宗教界人士的强烈不满。在这种不满情绪的推动下,各地区爆发了规模不一的民族主义起义运动。

    1917年二月革命后,沙皇政府在乌兹别克的统治遭到瓦解。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尊重当地宗教及文化,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使乌兹别克部分民众开始拥护苏维埃政权。

    1924年12月5日,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宣告成立,并于1925年3月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时期及独立

    苏联时期,苏维埃政府在加盟国范围内推行“肃反扩大化”运动及“文化上的俄罗斯化”。许多有民族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和领导阶级遭到迫害。20世纪70年代,在苏联对阿富汗的战争中,苏联将与阿富汗相邻的乌兹别克作为基地,大量乌兹别克青年应征入伍,伤亡惨重,直接导致了乌兹别克人民的强烈不满。80年代,苏联出现了诸多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在敏感多变的政局下,乌兹别克积累已久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一触即发。

    1990年3月,乌兹别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伊斯拉姆·卡里莫夫通过最高苏维埃选举,成为乌兹别克苏维埃主席。同年3月24日,乌兹别克最高苏维埃修改了共和国宪法,宣布乌兹别克建立总统制。同一日,卡里莫夫当选为乌国第一任总统。

    1990年6月20日,乌兹别克政府通过了《在革新的苏维埃联邦中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主权宣言》。1991年8月31日,乌兹别克最高苏维埃宣布了《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独立声明》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独立原则法》。《独立声明》宣称,从1991年9月1日起,乌兹别克改名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正式脱离苏联,成为独立主权的国家。

    习俗民风

    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已有134个民族定居在此。民族聚居,互通有无,绽放出独特瑰丽的文化和丰富多样的习俗。自古以来,各个民族之间多有通婚联姻。代代相传之下,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已成为全世界血统最为混杂的地域。地处欧亚之间及混血儿的特性,使乌兹别克斯坦的男子英俊潇洒,女子俏丽多情,成为举世闻名的“美人国”。

    ◎三大传统节日

    乌兹别克斯坦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流传至今的重大节日也与伊斯兰教息息相关。三大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当属纳乌鲁斯节了。“纳乌鲁斯”的意思是春天,这个节日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每年的3月21日,乌兹别克斯坦居民走上街头,自发开展欢庆节目。广场上、公园中,到处都是身着多彩民族服饰的人们,像一朵朵会移动的鲜花,装点着热闹的节日气氛。沙俄殖民时期,纳乌鲁斯节被禁止,居民只能在家悄悄庆祝。直到1990年,走向独立进程的乌兹别克政府才宣布恢复这一传统节日,并将它定为公众节日。

    伊斯兰教传统教义里,将每年伊斯兰历法中的9月1日到10月1日定为斋月。教法规定,在斋月的每一天,从黎明开始,到日落西山,都要戒除饮食、房事和污言秽语。斋月中,除了病人、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日出前踏上旅途的游子外,全体穆斯林都要严格遵守斋月规定。斋月期满的10月1日,伊斯兰教称之为“开斋节”。在这一天,穆斯林们要沐浴更衣,身着节日盛装,赶赴清
第(3/18)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