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哈萨克斯坦
第(3/15)节
任汗国要职。对坚决不受胁迫的地区首领,俄罗斯人用强大的火器装备使其屈从。军事进攻加上政治诱迫,到1867年,哈萨克汗国完全被俄国征服,沦为俄国殖民地。
◎沙俄统治时期
在完全吞并哈萨克领土后,俄国用总督统治取代了哈萨克土地上的封汗制度,实行俄国法律并创立警察制度,由俄国政府任命政要部门官员。大批俄罗斯人从本土迁往哈萨克斯坦定居,参与当地建设,陆续建立起采矿、煤炭、石油、黄金等工业部门,开采出的矿产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俄国。哈萨克斯坦本土居民除了缴纳繁重的赋税、充任低廉劳工外,还必须无偿为沙俄军队服劳役。
俄国严苛的殖民统治手段激发了哈萨克人民的强烈不满。从19世纪30年代起,哈萨克各地区不断爆发反抗沙俄政权的人民起义。但是,在沙俄军队和拥护沙俄统治的哈萨克贵族阶级军队的镇压下,这些起义均以惨败告终。
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起义的武装力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此同时,哈萨克各地诞生了名目繁多的革命组织和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可分为两类,一类支持布尔什维克与社会主义革命;另一类提倡实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谋求在俄国统治下的民族自治。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哈萨克苏维埃政权占据了优势。1920年,哈萨克斯坦成为隶属于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1925年,在俄罗斯联邦对中亚重新划界后,哈萨克斯坦成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在1936年退出俄罗斯联邦,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联。
◎独立主权国家进程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内战的哈萨克创痕累累,国民经济岌岌可危,百业待兴。丰厚的矿产资源让哈萨克的工业发展蒸蒸日上,农业及畜牧业生产情况也得到显著改善。但是,由于苏联在哈萨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导致哈萨克出现大规模饥荒,造成一百余万人死亡、几十万人背井离乡的惨痛局面。“二战”期间及战后恢复重建阶段,俄罗斯部分企业及民众迁移到哈萨克,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哈萨克制造业及轻工业的发展。此后,哈萨克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国民文化素质教育得到广泛普及,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1986年10月,在哈萨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苏共中央任命俄罗斯人科尔宾担任哈萨克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这一决定引起哈萨克举国上下的强烈不满,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阿拉木图事件”。1989年,素有铁腕总统之称的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担任了哈共党中央第一书记。1990年4月,纳扎尔巴耶夫当选为哈国总统。同年10月25日,哈国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哈国“在本共和国内拥有至高无上的、独立的和全部的权力”。这一天被定为哈萨克斯坦的国庆日。
1991年12月26日,随着苏联的解体,改名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哈萨克斯坦成为真正独立的主权国家。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的少年先锋队营地活动
阿拉木图市共和国广场的独立纪念碑
饮食与传统服饰
自古以来,衣食丰足都是检验一个民族或国家是否安定的重要标准。比起建筑和风物,饮食和衣饰并不引人注目。不过,普通的衣食当中,往往隐藏着有趣的历史渊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到哈萨克斯坦,游客在品尝日常美食和欣赏传统服饰的同时,会体味到浓浓的草原风情,感受到哈萨克斯坦人民的智慧和热情。
◎草原特色的饮食文化
哈萨克斯坦毗邻中国新疆,饮食习惯和新疆颇有类似之处,喜食肉类,少进蔬菜,奶产品十分丰富。哈萨克斯坦人大都来自草原民族,生性热情好客,对于远方来客,无论交情深浅,总是极尽所能地热情招待。
羊肉是哈萨克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主菜之一。宴客时,主人往往会将羊头摆在筵席的首要位置,表示自己对客人的重视。开宴时,若客人
第(3/1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