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一百四十九章 都督府的筹划

第(3/4)节
矿石,冶铁和铁产品加工变成宁靖朝阳行业,实际上这也是抢的广东生意,佛山的铁业是整个中国大陆最发达的。

    “长远看佛山绝对斗不过咱们,他们那边粗铁都是广西深山小矿炼出来,这些粗铁坐内陆小船过一路钞关送到佛山,成本高了去了。”

    佛山还有个致命缺点,珠三角开发上千年,人口密度仅仅比长三角小些。这地方还没燃料,珠三角的燃料靠的全部是广西深山烧出来的木炭,只佛山冶铁一项,大概每年要用三四千万斤。

    今年鸿基煤在广州卖的最好,很大一部分都被转运去佛山冶铁,这件事短期帮佛山降低了冶铁成本,但对广西木炭产业是一个致命打击。

    长期看佛山还是不行,他们那边才开始学着用煤冶铁,南河马上要更进一步,许三多已经在南河试炼焦炭,这可是一直到21世纪的通用冶铁燃料,这东西搞成熟了绝不出口,将来任何地方冶铁都斗不过大都督府。

    还是人口数不够,工人基数也远远不够,产能暂时还不会冲击到广东,将来产量爆起来佛山估计要哭。林大人把象林冶铁的前景说了说,王大人深以为然。

    “盐、铁、布这三样,只要进内陆几百里就是最硬的硬通货,这三样里面只要搞起来一两样,将来宁靖潜力大的很。”

    林文豪马上附和“大人说的是,山中那儿专门有商人组织驼马队往内陆送盐,据说运到万象至少赚两倍,就是陆上运输损耗大了些。”

    趁着大人心情好,林大人悄悄换了个话题“有个事情其实不该我说,不过还是想说出来给您做个参考。”

    大规模普及圣公教,对同化异族效果非常好,宁靖这地方人口来源之杂,语言宗教之混乱简直无法描述,光本地土生的异族就将近二十个,再加上暹罗、南掌、安南、云南和两广过来的,如果分开建寺庙,象林恐怕得建个百八十种庙宇。

    “大人,李智建搞得这个圣公教,其实破绽百出。不过这东西本就是给小民洗脑用的,按我这两年观察,和当年大人搞得全员学国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实是同化异族绝佳法门。”

    第一代移民会对故乡有真实的记忆,随着年月这些记忆也会模糊。等到第二代,从饮食、穿着到语言宗教,和家乡已经完全不搭界,想分裂都没有可能性。

    林文豪知道王浩对这个东西一向反感,而且这两年李智建一直待在宁靖传教,他跳出来说这些话,很有些瓜田李下的嫌疑。可是说这话确实是出于公心,毕竟在他看来,这么搞属于花钱少见效快,眼下大都督府又要出征倭国,没准那边也用的上。

    话刚说完,果然看到王浩脸色变了又变,林文豪嘴巴不觉有些发干,看上去不像是好事。

    “你是民事官,就别管这些事情了,回头让李老师抽空回台北直接和我说吧。”

    王浩倒是没发火,不过脸上也没一点笑模样“对了达仁,你这次回去记得把弟妹娃娃都带着,让人家待在台北独守空房也不是个事。”

    台湾没有收藩属人质的习惯,更何况自己官员,家属大多数都随着自己家长走。林文豪和别官多少有些不同,他是持节管一个镇守府,他手里还有军权。所以去象林的时候,林镇守很自觉的把老婆孩子留在台北。

    听到大人这么说,林文豪只好讪笑“恐怕有点难呢,我家妞子明年要读小学了,象林也没个像样学校,还是留在台北读竹山小学堂好。”

    所谓竹山小学堂,是当年到台北时专门为烈士和官员家属办的小学,王浩的公子都在那里读书,当然师资力量是一等一的强了。

    “说的好听,恐怕是怕弟妹过去,碍了你和那个越人女子事情。要不这样,不行把妞子放在我家让你嫂子给你一起带着,弟妹还是过去,有个家里人照顾生活还是好些。”

    大人这么不见外,林文豪赶紧接着“那自然最好了,就怕我家妞子年纪小,不懂规矩惹嫂子生气,回家我和内人说下,让她准备准备。”

    出门的时候,林文豪浑身已经湿透,一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