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一百四十五章 贸易保护

第(1/4)节
    夏天,大都督府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先兆,那就是物质生产极大丰富,而市场销售受阻,这事情来得比想象要早好多年。头一拨遇到这问题的是台湾的金鸡纳树和南河的大米。

    金鸡纳早年台北种的量很少,对这个树种来说桃源还是太北了些,冬季偶尔南下的寒流会让树干冻伤。

    一等控制台南,出于对疟疾的恐惧,民政在那边一股脑种了九万多棵树,这些树这两年慢慢进入成熟期,结果发现宁靖和南河更靠南,那里比台南的气候更适合……

    运气不错的是康熙皇上去年刚好生疟疾,这次的风光当然不会再被传教士们抢去,琉球国早两年就提前把药贡上去了。被金鸡纳霜治好的大帝称之为神药,于是现在往大清国去的船只,都被要求带药过去推销,甚至连去登州的走私船都要带上。

    更痛苦的是大米,南河三年人口从58万到85万再到今年底会接近120万。老百姓撒着欢的开地啊,前几年开的又都是好地,能保证水浇的那种。再加上去年宁靖不够吃,还从南河买走三十几万石。人口猛增还有外销需求,于是稻田一直扩建,到今年夏天宁靖也够吃了,于是南河悲剧了……

    台湾大米也一直超产,幸运的是台湾挨着两个缺粮的邻居福建和浙江,那边一直能稳定消化台湾米。南河就比较尴尬了,他的邻居是大米一直很富裕的暹罗,贵族够吃老百姓饿死也无所谓的真腊,还有粮食刚好够吃的宁靖,无处消化。

    再往北广东倒是多少有些粮食缺口,西贡大米运到广州也还有利润,但是那要占用很大船力,能做的生意这么多,哪个船主愿意做这种又远又微利的生意?

    南河目前倒是没什么佃户,大家都是自耕农,谷贱会伤农民积极性但没人会因此破产。一年产三季难道是原罪吗?不管民政还是通商司都跑来找大人商量解决办法。

    大都督府旗下控制的人口总数,已经勉强达到这时代构建全经济体系的下限,这不是二十一世纪,细分产业还没那么多。

    但现在都督府控制的几块地方经济优势品种实在太明显,不足的地方也同样明显,像南河发展大米、养鱼和胡椒、椰子等热带种植业自然条件好的很,但是做工坊、搞制造除了造船一直找不到优势品种。条件就这样,只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王大人给出一个新的靶子保护本国优质产业,大力开展贸易保护主义。

    这事情前几年通商司和海关多少都接触过一点,既然大人旗帜如此鲜明,他们就凑在一起搞了个版本,但这些条款王浩看了觉得相当不满意。

    “印度黄麻和吕宋麻虽然不能百分之百通用,但是两者应用项目重叠很多,黄麻为什么不加税?”

    “不能光考虑保护大米一个品类,南河、宁靖都开始大批量种花生,从增速看再有两三年就能自给自足,你们考虑过没有?”

    “什么印度高端棉布,我们要是不保护自己纺织业,将来怎么能织的出高端布,凡是印度布都禁止进口!”

    大人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了,有一位忍不住小声提醒“大人,帆布咱们自产缺口很大,那个布黄麻织的成本最低。”

    知道错了,王浩嘴巴还是很硬“那可以多少进口点黄麻,到咱们地盘再织帆布,进口帆布必须禁掉。”

    往后推一两年测算产量,民政司的官员们勉强能做到,在台湾当官不懂数学是不行的。但是大人要求禁止从海外购买一切船只这件事,还是让大家觉得太疯狂了。

    在所有船场订单持续爆满的情况下,这么做有没有保护船场发展不好说,影响外贸持续增长是一定的。

    训斥了半天还没完,王浩又从桌子底下摸出一叠薄薄的小册子分给大家“这是英国人搞得航海法案,差不多已经执行快五十年了,人家英国人就靠着一个岛子纵横四海,这法律起的作用不知道有多大。”

    王大人要求大家就在自己办公室读完,有问题要马上提出来自己好解释,务必摸清楚精髓、搞透彻原理。也还好这东西
第(1/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