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五章 纷乱的秋天(上)
第(1/3)节
会安港被夷为平地,让葡萄牙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琉球人关闭了首里港,让葡萄牙人再没港口能和倭人贸易。早两三年葡萄牙人已经没法在厦门做生意,那个港口如今被海贸界称呼为琉球专用港,哪怕进港的号称夷人船,那也是琉球人冒认的,闽海关就闭着眼睛对着黑头发黄皮肤的琉球人称呼夷人。
东京港从三十几年前就已经拒绝葡萄牙人交易,而大城自从愚蠢的法国人被赶走后,对所有夷人关闭了港口,哪怕荷兰人派船队过去恐吓也没能搞定。
会安港没了,葡萄牙人在整个南中国海只剩下两条商线去马尼拉贸易要遭到琉球海商强力压制,而去北大年(暹罗名义的附属国)则要接受所有国家的竞争,澳门没有自己物产,作为转口贸易商,他们在那儿没有一点竞争优势。
广南和琉球开战的时候,曾经邀请葡萄牙助战,澳门也确实凑了五条船开进顺化港。但是琉球人突袭的五天前,葡萄牙船队退出了港口。
这仗实在没办法打,五条船里只有一条28炮五级战舰是正经军舰,其他四条都是商船。其中最小的‘安娜公主号’只有105吨,还没有琉球信报船大……
战争尾声的时候双方进行了谈判,琉球人给了一个承诺,他们在半岛东海岸会打开一个国际商港,当时预定的是金兰,后来又改成象林,但只允许进港交易,不允许开设商馆。
就是开商馆也没用,琉球人在广州贸易是免税的,挂着琉球旗子的大小海船在南中国海上数以百计,澳门商船和他们比起来没有优势。澳门葡人决定反击,他们当然不敢和琉球开战,就凭澳门半岛人加土生葡人不到四千的总人口,那不是打仗而是找死。他们决定撕破脸皮,绕开无能的两广总督衙门,直接去燕京告状。
澳门总督写了授权书和控诉信,两个商人被授予特使头衔,偷偷北上溜到燕京,他们在那首先说服了葡萄牙籍传教士徐日升。
自比利时人南怀仁(钦赐正二品)1688年去世后,徐日升继承了南的钦天监监副职务,在燕京他不是最受康熙宠爱的夷人,但他是担任大清国职务最高的那位。欧洲战争也映射到燕京,传教士们分成两派法国人和反法国人,徐就是反法派的总头头。
看了澳门总督的求援信,徐日升为难了很久。作为一个在燕京混了三十年官场的夷人,他深知皇帝陛下希望自己身边的夷人不带立场,如果带也只能带大清国立场。但是澳门对葡萄牙在亚洲的事业有特殊意义,犹豫良久他还是决定把这些消息转给皇帝。
琉球人出动大军攻占水真腊?两万大军跨海攻击广南国,和安南一起夹击,攻克广南王都顺化?琉球人铸造大批龙洋,他们还伪造康熙通宝偷运广州牟利?信上竟然还点出两个广州铜钱走私商的名字。大皇帝已经不止是震怒,他甚至有一些恐慌。
从三藩之乱起,皇帝就深度参与军事,他的军事艺术是熟手级别的。从台湾船运两万大军攻击会安,康熙手头没资料,他偷偷瞥了一眼案前的地球仪,这距离至少比燕京到杭州要远吧!不说战斗力,这远程输送能力也够让人害怕的。
那一年施琅聚三省战兵九万多人,汇三省战船,澎湖海战的时候,施琅一次性输送能力也只有三万五千人,那还只是征伐几百里外的台湾。
澳门人说的有些过了,他们夸耀了台湾军力,反而让皇帝更觉得十分不可信。康熙秘密接见了信使,反复咨询细节,他又分别询问在京的几位传教士,最后觉得这件事虚假可能性太大。三千里跨海远征,一战击破敌国王都,这还是琉球国吗?
广南国是咋回事,大清朝是知道的。阮主建国后,曾经在明末和清初分别向中国朝贡过一次,目的是想向大国要一个国号和赐封,这样建国才名正言顺嘛。不管明还是清,申请都被打回去了。
两次朝廷都让广西报了广南来历,知道广南阮主本是黎朝镇边大将,叛国划地而出。封藩最重礼法,这位立国不正必须得拒绝。
再说大清本来就已经在安南封过两家藩了
第(1/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