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章 朝廷
第(3/3)节
兵攻打,两次都败的非常之惨。康熙就是自信心再膨胀,也没觉得我大清军势能超过元朝,要是派兵攻打那不是自取其辱么。但不处理,琉球可是十几个藩国里最听话最乖巧的,人家两年一供,年号都用康熙,属于最老实的外藩,总不好啥也不做寒了琉球的心吧。
对倭国这事兵部和内阁没人敢喊征伐,倭国虽然不大可也是万乘之国。再说大家都是读书人,元朝出了啥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再说近的,朱元璋刚建大明时候猛吧,派了使者去倭国一样被杀,把老朱气的掀了桌子,最后还不是自己忍了。倭国在哪儿大家倒是知道,可派人申斥都不行,两国没有外交关系……让人讨厌的是,福建巡抚是用正常上疏递到北京来,如果朝廷不给个处理意见,消息很容易北京城里传了个遍,到时候要是有御史或者小官为了名气上奏,那时候会比较被动。
明珠看了看皇上的脸色,想想就自己身份低还得自己先说“奴才觉得琉球人好安抚,他们又没灭国,只要朝廷给些抚恤也就行了。”今年就是琉球贡年,按惯例八九月琉球会派人来福州进贡,会有一队人到北京面君,到时候不管钱粮布匹给他们一些也就是了,大不了再让皇上好言宽慰几句。明珠看看皇上眼色,继续说道“倭国入寇这事不可不防,前朝时候东南倭寇数十年,膏腴之地被倭乱尽毁,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这不是废话吗,明朝倭寇闹了快一百年,难道皇上会不知道?问题是怎么防又不吃亏又不能显得怕了倭国。杰书倒是出个主意“奴才听说朝鲜这些年倒是和倭国有联系,不如通告朝鲜,让他们去申斥倭国。另外也不许朝鲜和倭国贸易往来,免得资敌。”这办法倒是能用,朝鲜当年差点被倭人灭国,让他们去骂倭国他们肯定不敢去的,不过这并不妨碍大清国给他们下这个命令,反正不管咋执行,后面朝鲜肯定会上奏说他们已经骂过了。
康熙越想越觉得生气,三藩这么凶都被自己灭了,这会儿倭人又出来捣乱。“这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这话就是赞同杰书说的,杰书听了很受鼓励,又继续出主意“皇上,按去年的廷议,明后年浙江和江宁也要开口通商,南边通商贸易主要对夷人,北面要是开了口子,那就是对着倭国,不如把北边停了免得资敌。”
今年明珠正管着户部,这事他觉得有难度“王爷,咱国里缺铜,直隶一两银子只能换六七百钱,如果不开贸易,倭铜却是难办。”明朝造钱先是用江西铜,随着江西铜矿枯竭,后面主要靠倭铜和云南铜,等到满清禁海后,倭铜就没了来源。再后面是三藩之乱,这仗最后是在云南打完,几十万大兵把云南杀成千里赤地,现在云南别说采铜,就是明朝铜矿在哪儿都没人知道了。这事儿左右难处理,康熙挥挥手让两位大臣退下去,他还要再想想。-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