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
第(2/2)节
没表现出明显的不悦,“那你倒是说说为何?”
“父皇明鉴,秦将军驻守边关多年,便是南蛮使诈腹背受敌之际,都未曾向京城发过塘报求援,如今定是迫不得已,才会如此。”
“何况秦家的家风,便是太祖都曾出言称赞,塘报必是据实,什么受人蒙蔽,亦或不懂农桑之事,皆是一派胡言!秦家虽为武将世家,却并非莽夫,而且有国师所言在先。儿臣以为,若减免赋税难以一时拿出章程,可先拨粮。”
喻苏说完,抬头看向坐在龙椅上的惠仁帝,神情中还带着些故作的紧张忐忑。
只可惜等了好半晌,惠仁帝都一言不发,这样的反应让人摸不着头脑,许多老臣也因此不敢轻举妄动。
宓葳蕤蹙眉。
早在喻苏开口之时,他便决心要促成此事。
毕竟他知晓喻苏做事再谨慎不过,能让他舍下这份谨慎也要出头,可见与秦越的情分不一般。
况且据他所知,这几年伽邑国虽算不上风调雨顺,却也国库充实,各地每年收到新粮之后,粮仓中的陈粮都会被废弃。
秦越这份塘报来的时间却是正好。
如今各地秋收已毕,不存在拨粮后搬空粮仓的可能,多余的陈粮正无处可用,用以救急还可免于浪费。
所以此事到这会儿,需要的不过是惠仁帝的一句话。
可谁能想到,只因惠仁帝态度不明,便无人敢轻易附议,这场面属实是有些可笑了。-
第(2/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