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85节

第(3/3)节
禾。今诸君岂能因大王无此诏,而懈怠渎职?”

    “从今日开始,稻麦轮耕、平赀民户,收取赋税,此三件事必须要推进。凡有不尽力者,某亲自惩处。”

    言语间,张翼见在场吏员不以为然,发誓说道:“本官亲耕麦田,必让百姓知利而后为!”

    “诺!”

    见张翼不似作假之人,众吏员不敢敷衍,拱手而拜,说道:“我等必尽心为之!”

    待亭长、蔷夫走后,会场上仅剩张翼与县吏几人。

    荆攀将巾帛奉上,说道:“县君,有关稻麦轮耕推行难点,攀尽数记于此上。”

    说着,趁着张翼在浏览巾帛时,荆攀说道:“宿麦难食,口感苦涩,众所皆知。然攀听郡中上官言,以石磨磨之,可将宿麦磨碎,然后制成面饼,北人多喜食之。以攀之见,若能得石磨制饼之法,或许有利宿麦推广。”

    张翼微微颔首,说道:“北人食面饼,以麦而制。然石磨之物,非等闲之家能用,多是豪强、大族珍藏之物。但君所言甚是,欲推行宿麦,不可无石磨。”

    “待本官梳理一番,将以上疑难向郡守汇报。”

    “诺!”

    稻麦轮耕之法,初在武昌推广,一年两熟的亩产,历经三年下来,武昌农业已能自产自足。增产的粮食,得以富饶的武昌,让刘备、诸葛亮愈发意识到稻麦轮耕的重要性。

    经过三年的时间检验,在刘备称王的这一年,除了革新税法外,还将稻麦轮耕确定了南汉的国策,下诏让各郡县尽力推广轮耕之法。但政策需要谨慎的推行,特别是涉及农业上。

    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让郡守、县官尽力推行,但不涉及考核指标。让郡县官吏,将推行过程中的困难点,汇报到中央,再根据之前在武昌种植的经验,制定细致的政策,帮助稻麦轮耕之法的推广。

    像张翼这般,受上级指派,力求推广稻麦轮耕的县长,不在少数。

    第364章 推行四政

    武汉,宫府。

    各州郡汇报的内容,静静的摆放在案几上,诸葛亮持笔在巾帛上书写。

    “石磨?”

    “不产宿麦?”

    “南人无食麦饭之习?”

    “百姓不知宿麦耕作技法?”

    诸葛亮根据各州刺史汇报上来的公文,自我整合问题,将其抄录在文书上。

    “季常?”

    “仆在!”马良应道。

    诸葛亮搁笔于案,问道:“季常出巡荆楚郡县,访地方吏民,可有何不同之见?”

    马良沉吟少许,说道:“此国策上利国家,下利百姓。今难以推行,并非宿麦不能食,而在百姓不识宿麦之利。以良之见,欲劝百姓广行稻麦耕作,当让百姓晓宿麦之利。”

    “古人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有实利可图,百姓必欣然耕作。”

    诸葛亮颔首而笑,问道:“季常可有计策对子?”

    马良摇了摇头,说道:“恕良才疏学浅,并无详略对之。”

    诸葛亮持扇起身,说道:“若改赋税,将田租收米八升,更替为收麦米八升如何?”

    马良微微皱眉,说道:“改稻为麦,怕是官府吃亏。官府收麦,供给军士。军士多为南人,岂能愿食麦饭?”

    当兵吃粮,吃的岂能是麦饭这种粗粮?

    大部分吃的是吃稻饭,这般才能保证军士的战斗力。强行让军士吃麦饭,心中积怨,士气不振,怎会尽心作战。

    如齐梁大战,南朝的梁军因以麦屑为饭,士气低沉。萧衍急调大米,军心大振,才打败了齐军。

    故而收麦饭为赋税,马良就怕军士不愿吃。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