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调查中
第(2/3)节
见面,他亲自去取,还说有一个野外徒步的社团活动,问关以辽要不要一起参加。
这是关以辽喜欢的项目,她打算核对一下时间再回复。
关以辽到了学校,直接去了朱兴星的办公室。朱兴星在她上学的时候教的是政策辩论,关以辽的发言通常很大胆,不论对或不对,总是直抒胸臆,因此成为了首次担任教职的朱兴星第一位记住的学生。他甚至在关以辽回国后邀请她担任自己的助教,关以辽也确实提交了申请。
“这些教材是不是变过。”她翻看朱兴星给她的ppt,“感觉我还有挺多要学的。”
“学海无涯嘛。”朱兴星把其他资料也都烤了一份给她,“你慢慢看。”
“那我就回去看。”关以辽懂资料都整理好,“朱老师,你和咱们学校的那位生物系的齐仲良齐教授,熟不熟悉?”
“见过几次。他履历特别丰富,六个博士学位,还选修过法律。”朱兴星说着就打开了校园网,查询齐仲良的消息,“之前彼得潘案对他打击挺大的,但到现在也没有放弃科学研究。很值得敬佩的一个科研人员。”
“他现在还在做研究?”
“对。之前不是被投资研制延缓衰老的药剂嘛,现在转方向了。但具体是什么项目就不知道了。”
关以辽又翻了几页资料。她忽然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
“朱老师,你现在也在接项目,和是投资方直接对接的。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手下的学生对这个项目和甲方意图的了解,比你还要多?”
“那不能够吧。我们的信息都是共享的,而且最先接触到那些消息的人是我。”
是了,关以辽想起了卷宗中的一个叙述:齐仲良,包括他的那些学生在内,对彼得潘案那个研究的违法性质都是一无所知的。但齐嘉却告诉过自己,罗弘知道这件事的真相。
齐仲良都不知道的事情,罗弘是怎么知道的?
关以辽一直在朱兴星这里呆到下午六点,朱兴星要去吃饭了,她只能跟着离开办公室。在校门口看车流来来往往看了二十分钟,也没见到齐嘉的人影,发消息也不回,换做别人她肯定恼了,但这人是齐嘉,只会让她觉得另有缘由。
她去往了齐嘉实验室的方向。
项目期间的研究生有多忙,关于辽自己也体会过。实验室的门是紧闭的,只有最上方的窗户才透光,她在门外什么也看不到。贸然敲门打扰里面的人也不好,她踟蹰了一会儿,听到身后有脚步声。
“同学。”那个中年男人说,“是找人吗?”
关以辽把那张脸和校园网上齐仲良的照片重合了,她立刻认出来这人是谁,礼貌地打招呼:“齐教授好,我找齐嘉,他在这里面吗?”
很微妙的,关以辽感受到了一种暗昧的审视,但齐仲良分明连笑容都分外慈蔼。她过分发达的感官在提醒着一些什么,但这一切就像听到一片秋叶落地那样全凭个人去体悟。
“他呀,我叫他去我那里写报告,应该快写完了吧。”齐仲良走近了一点,站在了楼道惨白的声控灯光下。
关以辽盯着他的脸点点头。
“你看起来不像是学生呀。”齐仲良大方且坦然接受着关以辽的观察,“你是齐嘉的朋友吗?”
“是,今晚约了他吃饭,但到点了没见到人。”他们二人的目光僵持不下,关以辽率先放松了态度,“原来是齐教授抬爱,让他能多学一些东西。”
齐仲良眼睛因为笑意眯起来,像瞄准枪靶那样:“你知道吗,你刚才那句话的口吻可不像齐嘉的朋友。”
“像他的妈妈。”
关以辽也跟着笑了:“怎么这样讲呢?毕竟您才是他法律意义上的父亲。”
“或者说家人?姐姐?女朋友?”齐仲良摇了下头,“总之超过了朋友的界限。”
“我看得出来您很高兴。”关以辽说,“他现在有着越来越多的朋友以及关心他的人,您作为养父一定是很欣慰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