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朝野闲游】1-3

第(14/17)节
    若不是林纾枚当初把达木汗打到只剩半条命,根本不会有陈哲这次跟着刘元

    芝出塞攻灭达木汗的机会。

    大宁这边无论朝堂还是民间,都对林纾枚心服口服,世人评价,若是和开国

    时那几位老国公比,或许差上两分,但大宁传到顺昌帝,一百六十多年一十一朝,

    把林纾枚放在太祖之外任一一朝,都是镇国名将。

    可惜,林纾枚只是一个公主,也幸好,林纾枚只是一个公主。

    两年前,林纾枚交卸了北边的军权,回到京城与陈哲完婚,自此之后,民间

    便只留下了一段传奇,和一座规制远超寻常公主府的长公主府。

    但朝堂上当然不可能完全无视这位长公主,毕竟她当初一手带出来的那些将

    门庶子现在还有不少在北边领军呢,那两年光是一等伯就封了三个,真就如朝中

    某位大人私下所言,假如林纾枚是男儿身,别说是朝中没有太子,就算有太子,

    只要林纾枚登高一呼,从京城到北边逐狼塞,这些她一手带出来的精锐们刀锋一

    转,满朝诸公们除了三请三让恭迎她登基,便再无别的对策。

    这次领兵出征的刘元芝,就是朝中推举出来,想方设法分走林纾枚威望的棋

    子。

    可说到底,这位刘大将军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乃至在民间的传奇性,都远

    不如长公主,能有如今成就,全赖长公主默许罢了。

    不过,林纾枚这两年的韬光养晦倒也不是全无影响,至少京营里那些人就觉

    得天晴了,雨停了,自己又行了。

    陈哲轻叹一声:「唉,这大宁的军制确实该改了,毕竟当年一个公主就能在

    京城里拉起六千兵马。真要遇上有心人,这乱子可不好收拾啊。」

    「哎,无妨。当时候你陈大驸马再出场一次呗,女的收做侧室,男的收做书

    童。」杨尧笑道。

    「滚。」

    两人又说笑几句,陈哲把话题拉回了正道:「尧哥你可知道京营中的有心人

    下的是哪边的注?」

    「反正不是德妃。」

    杨尧两手一摊:「翰林院御史台那些清流老大人们大多是看好二皇子,毕竟

    年纪最大又会读书。」

    顺昌帝无嫡子,四妃子嗣当中,以德妃所生的二皇子最为年长,朝中战斗力

    最强的清流尊奉礼法,自然讲求立长。

    且二皇子传闻早慧,前几年在宫中读书时便屡屡有诗文传出,去年出宫建府

    之后,又在京中士子文会上时常露面,若是按部就班,确实是他机会最大。

    淑妃所生的三皇子和贤妃所生四皇子也不是全无机会,他们的优势在于母家

    外戚,不同于江南胥吏之家出身、母家势力全无的德妃姐妹,淑妃和贤妃背后都

    有强力的亲眷。

    三皇子之母淑妃的叔父如今是右副都御史巡抚晋原,还有个当朝首辅入室弟

    子的祖叔在春坊詹事府里领皇粮。

    这淑妃叔祖还有个同窗好友,正是如今的刑部尚书郑阳,这几人抱成一团,

    在京中也算得上一党。

    四皇子这边,贤妃的父族不过是地方豪商,虽有家赀巨万,却没出过士人,

    不过有位同乡正在朝中做户部尚书。

    且母族这边,贤妃远房表舅、四皇子舅公乃是当今中书省里排名第三的辅政

    学士,同样算得一党魁首。

    目前朝中也正是以此划分的三党在斗来斗去:以中书三辅为首,联合户部尚

    书的四皇子派,名义上以首辅为主、实则以刑部尚书为首的三皇子派,以及礼部

    尚书为首、连带左都御史等清流衙门的二皇子派。

    当然,还有中书次辅吏部尚书袁
第(14/1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