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策划 第60节
第(2/4)节
较远,总不能让学子们早出晚归的,疲于路上奔波吧。办成寄宿学校后,学子们平日里吃住在学生宿舍,读了一段时间再回家,即可以从小锻炼他们的自主能力,还能减少在路上浪费的时间,一举两得,这样一来,他们自然要缴纳吃穿用度的生活费了。”
范成秋微微张大嘴巴,陆久安此举,算得上是在教学领域开创出一片先河,但是听起来,却是叫人心生期待。
学子们吃住同一片天地,既能培养同窗之情,还能调动学术氛围,甚至和夫子朝夕相处,若是他年幼时有这样的学堂,想必今日成就不止于此,大概已经身处庙堂之上,身列文武之间了。
不过做这样一个学堂的教谕,也不错……
就算在晋南,应该也没有这样的学堂存在。
不知为何,范成秋心跳如鼓,仿若回到了和同窗们高谈阔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年少时候。
陆久安看着范成秋涨红的脸,悠哉道:“所以啊,作为应平县学的教谕,范大人,到时候还得辛苦你呀。”
范成秋下意识摇头:“不辛苦。”
“先别急着表态呀,我话还未说完呢,你不妨先听听。”陆久安道,“这学堂大了,自然要管的事就多了,以往你教导生员,他们已经到了明事理的年纪,但是现在要招的学员们,他们还年少,说不得调皮捣蛋,也不一定尊师重道。同窗与同窗之间,甚至拳脚相向。更严重的,还会发展出学院暴力,聚众斗殴。”
陆久安讲得头头是道,范成秋羞愧难当:“是小人考虑欠佳。”
陆久安拍了拍他肩膀:“第一次嘛,思虑不周,很正常。”
范成秋心想:“就不用给老头我台阶下了,难道陆县令不是第一次吗?无怪乎陆县令小小年纪就能摘得探花,而他只能屡战屡败。这治学啊和治国一样,陆大人策试一定做得不错。”
陆久安不知范成秋埋首所想,只鼓励他:“你身为教谕,相当于一院之长,带领的学子数量和祭酒不相上下,你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注重他们的道德修养,这学堂大小事务皆归你一个人管,也不太方便。毕竟到时候还有女学生,宿舍肯定要分开管理。所以我把孟亦台派给你,做副教谕,望你们以后能以诚相见,和平共处,有什么商议不了的,再来找我。”
范成秋一凛,他是听说过孟亦台的,对她的才情也是颇为认可,况且陆久安之前说要改善女子的就业环境,这孟亦台就是现成的马前卒。
“好了,学院和学生的事情也说清楚了,自然也要讲到夫子了。之前县学里有两位训导,不知现在人身在何处?”
范成秋忿然:“那两个贪生怕死沽名钓誉之辈,成日里尸位素餐,早就被我撵走了。”
“哦,人之常情,人本逐利嘛。不过这样一来,就比较麻烦了。”陆久安捏着下巴烦恼。
孟亦台提议道:“陆大人,不如问问那26个秀才里面,有无意愿做夫子的?他们即能落户应平,想来身无长物,或许愿意当夫子挣点补贴。”
陆久安一锤定音:“那就先这么办,他们以后想继续科考也无碍,先渡过这段人才凋敝的时期,以后应平发展起来了,玫瑰盛开,蝴蝶自来。才子应该一抓一大把。”
第074章
墨子巷一带曾经因为经营着几家书棚, 颇受书生的青睐,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读书人的聚集之地。
后来因为粮食歉收, 生活窘迫, 读书人骤减,这几家书棚也捉襟见肘, 直至最后关门结业, 墨子巷因此也变得冷冷清清。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提供灾民暂住的商铺被主人收回, 外县落户的秀才们无处可去, 相约结伴在此处租赁房屋才渐渐有所好转。
沿着墨子巷简陋的门户直走到最深处,一棵翠绿的柿子树丛庭院里伸展出来,门上的锁扣锈迹斑斑,墙身较矮,稍一探头, 就可以看到满园的春色。
院子里静悄悄的, 两只翠鸟落在水缸上, 休闲地饮水解渴。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