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我在古代当策划 第39节

第(3/4)节
他草拟了一份文稿, 先给陆久安过目,陆久安通过以后,再由赵老三这个衙役组长张贴在县城门口。

    百姓乃至流民都已经习惯了县城张贴的告示,按以往的经验来看,应平的告示都象征着好事降临。

    所以赵老三刚一退开,围观的人群就蜂拥而至,随后又把告示上的内容奔走相告。

    一对年轻的夫妇牵着三个孩子落在后头,他们当日形势所迫,为了保孩子性命,忍痛将家里的稚子抱到街上贱卖,那贵人相中家里年纪最大的女娃,得亏县令阻拦,又得了提点,才留下其他三个孩子,免受骨肉分离之痛。

    他们一家子现在都住在流民收纳所,五个人占了两张双层床铺。

    白天的时候,孩子可以交由专门负责此事的衙役托管看守,那里聚集的都是半大的孩子,有些是没了长辈孤苦伶仃的,有些则是像他们一样主动送到此处的,孩子可以免费享用县衙提供的伙食。

    两夫妻则放心大胆去工地找点简单的活计,挣点工钱。到了晚上,又去把孩子领回收纳所。

    几个孩子最大的也才7周岁,最小的还不满四周岁,懵懵懂懂,只知道凑热闹。周围的人群一惊呼高兴,他们也跟着拍手咯咯的笑。

    夫妇从周围的对话听到告示上的内容:“当家的,是走是留,你来做主吧。”

    那汉子抱着最小的田石头,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家的房子都倒了,咱们就留在应平,我们努力努力,把大闺女赎回来。”

    妇人听到此话,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下来,她狠狠点了点头:“嗯,咱们辛苦一点,去开垦几亩荒地,在应平重新开始生活。”

    同样的对话发生在不同的家庭,他们无一例外都选择留在应平,当然也有少部分人舍不得故土,打算在应平做完工,买点过冬的粮食,回家为来年的耕种做准备。

    陆久安拿着一累累写满人名的户籍册,兴奋地同韩致咬耳朵:“韩大哥,发了发了,应平来了好多人。再也不是荒芜之地了,还要多亏你当初为我打广告,才拉来那么多人丁。”

    陆久安说话的热气尽数喷洒在韩致耳朵和颈部,激得韩致眸子里尽是压制不住的火光,他哑声道:“如果不是久安励精图治,人来了也没用,迟早要走。”

    陆久安沉浸在计划通的兴奋之情当中,并未察觉到韩致的神情与平日大不相同,他把韩致挤到一旁:“韩大哥,你让一让,我要把这光辉的一幕记下来,这是我应平扬帆起航的起点。”

    随着陆久安身体撞过来,韩致只感觉一股蓬勃的热意和暗香袭来,陆久安撞在他身上的力道犹如隔靴搔痒,韩致反手按住陆久安的腰。

    陆久安腰上的伤已经好了,被他捉住腰没有痛只有痒,陆久安越步躲开,睁着黑白分明的眼睛看着他,仿佛在质问他做什么。

    书房门户大敞,秦技之刚到,撞见的就是这样一幅光景。

    门扇嗑在墙上的响亮撞击声打破这一室的旖旎,韩致本就不悦,看到来人是秦技之时,内心更加不爽,他沉着眉头,目光如炬射向秦技之。

    “商讨公事,不便会客。”

    秦技之不甘示弱,反唇相讥:“我来找久安,与韩将军何干?”

    不愧是当过小愤青的人,连镇远将军都敢怼。

    陆久安这个大直男,总算察觉到两人隐秘的针锋相对。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本该惺惺相惜才是,怎么刚认识不久,一碰面就剑拔弩张的。

    陆久安疑惑不解,用手指扣了扣桌子,拉回两人的视线:“技之兄找我何事?”

    秦技之道:“听说久安在应平鼓励流民落户籍,我爹和叔父经过商量,想要留在此地。”

    陆久安听到这个话,哪里还有时间去想他们两人之间是如何闹的不快。

    应平不仅缺人,而且还缺这种特殊性高级人才,秦氏祖籍在江州,现在朝廷把赈灾物资拨下来,在江州各个县府派发,这一家子怎么看都是势必要回去的。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