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我在古代当策划 第32节

第(3/4)节
锁抄录的两本关于传染病的医学手册,把它放在桌子上:“这是我从他州一个有名望的老大夫那里求来的,或许对你有帮助,石大夫,这段时间就要多劳你费心了。千万要把疫情的口子守住。”

    第042章

    陆久安和韩致前脚还未跨入县衙府的大门, 就有门子战战兢兢地来报,说是江州府上来人了。

    陆久安大感稀奇,除了刚到任的时候他着人向上面报过文书之外, 和江州府平时很少互通往来, 眼下还没到述职核查的时期,应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 何人会没事下到偏僻之地来。

    “来的人是谁?”

    门子唯唯诺诺地答:“是时任江州府通判袁大人。”

    陆久安脑袋里略一思索, 就把此人对上号, 江州府通判袁宏卢, 大周兴正十六年任职于此,任期是3年,明年就要返回京中考课。

    门子见陆久安不慌不忙,忍不住催促:“大人你快些吧,袁通判在正厅发了好大一通肝火。”

    看着门子这幅模样, 想来是被对方磋磨得怕了。真是奇怪, 人都还没见着, 就已经怫然作色, 陆久安和韩致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来者不善。

    陆久安不作耽搁,一身素衣常服便往正厅赶去,袁宏卢属于是离朝外任, 韩致身份不便暴露, 担心被他认出来,就未同去。

    那袁通判此刻压着怒气兀自在灌茶,两人相见的第一个照面, 袁宏卢将茶盏重重磕在桌上,也不等陆久安行礼, 劈头盖脸一阵骂:“应平县县令好大的面子,让本官久坐于此,你不在县衙明堂审理机关政事,穿着一身绸衫儒巾,莫不是寻山游水,逡巡快活去了。你府上的仆从也不明事理,本官来了这么久,也不懂得向你汇报。”

    陆久安端端正正行了个礼,才开口解释道:“袁通判莫怪,下官方才出去办事去了,未知会府中之人,那些下人自然寻不到我。”

    袁宏卢冷哼:“应平一个十等下县,每年既不能缴纳足额的粮税,也无法拎出一二生员考取举人。像这样一个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地方,人才如此凋敝,陆县令能办什么事?”

    陆久安便把他今日做了什么事告知袁宏卢,语毕又不认同道:“袁大人,应平县曾经也是江州说得上话的六等中县。”

    袁弘陆嗤笑:“这是何年何月的陈年往事了,陆县令也兴拿出来搪塞?”

    袁宏卢眼里的恶意丝毫不作掩饰,他将陆久安的痛楚掰开了揉碎了使劲撒盐,陆久安偏不如他的意,应平县今日粟麦不出年谷不登,来日他就打造一个五谷蕃熟,穰穰满家的丰收盛年;他嘲笑应平的百姓目不识丁,他就打造一个遍地儒生,人人都有书读的文豪之乡!

    陆久安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只当没听见他这明晃晃的嘲笑,眼观鼻鼻观心:“不知袁通判今日来有何吩咐?”

    袁宏卢道:“最近接到不少江州其余县递上来的禀贴,文书里提到盗窃凶案频发,你将应平近两个月的案卷呈上来,我审核一二。”

    通判配置于地方建制的州府上,辅助知府处理事务,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可谓是知府以下第一人。袁宏卢一本正经谈公事,陆久安便不能推辞,按照他的要求把案卷报过来给他过目。

    这些案卷当然也包括上次捉拿到的50多个山匪事件,那次的山匪案被杨耕青接过去审问过后,陆久安也是令县衙上的刑房事无巨细地备了案,然后按照流程层层上报了的。无论袁宏卢怎么纠察也找不出错误。

    袁宏卢看完了刑狱案宗,又陆陆续续过问了一些包括民生、户口、钱谷之类的事,陆久安对答如流,虽然数据难看了些,但是都经得起推敲考察,到了最后,袁宏卢提出要去应平的粮仓看一看。

    随着流民的暴增,应平的储备粮如流水一般骤减,时至今日已经打开用了五座粮仓,袁宏卢到了地方装模作样地转了转,将每个粮仓的米放了一些出来检查成色,然后问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

    临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