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38节

第(2/3)节
也渐渐起了生意。

    买布的娘子们“无意”看到几张放在量衣间的美人图,难免对那些仕女穿的奇怪肚篼感兴趣。

    夏嫂子也是个巧舌机灵的,取了各款文胸给人试戴,有人羞涩腼腆,说这是伤风败俗。

    也有人感觉不错,勇于尝试。

    能买高档布料的娘子们都不怕贵,一口气就要定下各款各式。

    在得知每人只有一套,还需要提前预定时,那就更稀罕了,订单排到了两月后。

    二月中旬,三年一次的春闱终于要开始了。

    从二月开始,靠近考院的客栈住满学子,正午大街上的状元楼,蟾桂园天天客满。

    水榭画舫,道观山寺到处都是志向高远,气势炫扬的墨宝。

    大梁朝最聪明的人齐聚京城,要为自己的前途一搏。

    春闱期间,秦牧的书院也放假,方便学生准备一些东西给应考学子助力,讨得好彩。

    安春风也有这个打算。

    因为秦牧说,当初大闹唐玉书婚宴时,几个国子监学子出手相助,尤其是陈槐还送他一个荷包,鼓励他自强自立,不要自卑。

    危难时刻施以援手,这恩情让母子俩念念不忘,深记于心。

    以前是不方便露面,有唐家在万年县一告,撇清逃婢逃奴身份,安春风再无顾忌。

    现在陈中元等人要下场考试,自己就该有表示了。

    不同外来应考的学子需要住在客栈,陈中元等人一直都有国子监宿舍,安春风准备去那里找他们。

    临近考试,国子监学子们已经没有上课,而是让大家自由活动。

    有人在外结交本乡学子,以后同朝为官,那就是同年加同乡,友情非同一般。

    也有人闭门不出,养精蓄锐以应对几天艰苦的贡院考试。

    而那些家在京城的自然是回家,借着跟家人团聚的名义,再看几份家人从小道拿到的题卷。

    安春风在国子监大门外先递了帖子,以秦牧想拜见恩人为名,请里面的杂役帮忙送去学子宿舍。

    想必这几天已经见多到国子监寻友的事,门上杂役很是不耐烦,说学子们不许打扰。

    但收下安春风塞过来的荷包,立即态度和气,腿脚利索去报信了。

    第195章 赠礼

    信到陈中元手中,让他有些意外。

    时间已经过去三个多月,对自己顺手帮助小孩子的事,陈中元还记忆犹新。

    他记得,那小孩子不仅被唐玉书认成乞儿,还当众说是偷盗金簪。

    这事虽然当时无人再过追究,可每个人心里自有计较。

    后来唐玉书再回国子监,凭借一手好文章,还有能言善辩又出手大方,还是有不少人跟他走动。

    但跟陈中元等人已经势同水火,不再交往。

    陈中元跟唐玉书绝交,只挂心那个小孩子一走没有消息。

    小小人儿被生父当众撵走,也不知道生活怎样,没想到现在会找上门来。

    当杂役送来拜帖,还说其他几位学子也一并相请时,陈中元立即邀上当天参加过婚礼的几个同窗,去国子监大门外见上一见,也好缓解一下临考前的紧张心情。

    在不远的街道处,停着一辆京城最普通的宽棚马车,车帘低垂,车外一个穿靛青束腰长袍的小童正踮脚张望,旁边是一高一矮俩小厮。

    陈中元一走出国子监大门,看见的就是这副场景,不由微微一笑,对身边的同窗道:“那孩子穿的是童子服,看样子是进书院了!”

    其余人也纷纷点头,一人笑着道:“能穿那身衣服的也非富即贵,看来陈兄那晚送的一两银子是白费了,还害得自己吃了几天干饼。”

    唐玉书婚礼那天,秦牧离开时,陈中元除了说些鼓励的话,担心他孤苦无依,就将自己身上的钱袋也送人。

    里面虽然只有一两银子和十几个铜钱,也是他辛苦替人译书注解的收入。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