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8节

第(2/3)节
人准备婚礼。

    听到唐玉书说要成亲冲喜,刘氏和秦氏的眼珠子都快掉下去,是既惊又喜。

    秦氏心疼道:“我儿,我唐家就你一根独苗,你的婚礼该得风风光光大办一场,怎么能……如此草率?”

    她再喜欢孙如意,但这是自己儿子的婚事,怎么能给一个注定要死的人冲喜。

    唐玉书有苦说不出,只能勉强解释:“老夫人的身体健康要紧,儿子成亲事小!”

    秦氏是知道唐母突然病重的原因,她自然不敢说是刘氏之过,只能怨恨道:“如意那样大的人了,怎么能跟孩子斗气,还纵容小厮打架,惊扰老人惹出事来,连一场像样的婚礼都办不成。”

    “唉!到底只是小妾生的庶女,比不得那些官家嫡女,也是个不省心的!”

    这一刻,婚事已定,她又把孙如意给怨恨上了,还是觉得庶女不好,这场婚礼也不满意。

    唐玉书压住心中翻滚的恨意,若是庶女还好,可惜只是婢女,还是自己好伯母欺瞒来的。

    他岔开话题道:“娘,现在就别再说了,还是准备成婚礼仪吧!”

    旁边,刘氏心里狂跳,脸上忧愁尽去,满是欣喜:“三郎真是赤忱之心,以后同僚相谈,定会夸赞一句孝撼天地。”

    这下,大郎二郎的差事算稳了。

    刘氏没有念过书,此时也扯出几句戏文来说。

    唐玉书的婚事要想办也容易,孙家送出的宅子是现成的。

    因为是冲喜,用不上大肆布置,也符合孙家和广安伯府现在想要低调,不出风头的情况。

    甚至都不需要看黄道吉日,只要赶在唐母断气之前就好。

    这边唐玉书一点头,孙家就遣人连夜过来整理院子。

    唐母病重,太医登门,很快引起顺安坊的官员们注意。

    有人遣了家中女眷过来探望,顺道也问问太医是怎么回事。

    他们这一片区域内的官员,还没有几家能让太医亲临。

    在有心人的作用下,短短一天时间,唐家侄儿成亲冲喜的事也随着太医不胫而走,四坊八巷都知道了。

    顿时再掀起一场话题热潮。

    冲喜这种事虽然在普通百姓中经常有之,但官宦人家娶妻很少愿意的。

    大家都讲究门当户对,谁也不会在儿女之事上低头。

    孙家愿意这样做,自然是有目的。

    正如孙员外所说,唐玉书的孝道被传扬开去,孙家同样被夸重情重义。

    顺带连背后的广安伯府也被人提起,话里话外自然都说那琅琊台跟伯府无关。

    广安伯府跟琅琊台那个肖家只是族亲。

    宫中娘娘受到牵连,只等皇上气消,就能重新恢复嫔位。

    风向偏移,说伯府是爱护底层官员,爱护百姓的。

    这自然是广安伯府的意思。

    洗白就得不择手段,唐玉书身上的价值总要全部榨取干。

    唐玉书的婚礼定在唐老夫人病重的第三天。

    早上天才刚亮,孙家就敲锣打鼓抬着新嫁娘来了,不用唐玉书亲自去迎娶。

    这也是唐玉书给自己争来的最后脸面。

    因为是冲喜,孙如意没有穿凤冠霞帔,唐玉书也没有缚红绸大花,两人都只有一身嫁衣常服。

    婚事虽然匆忙了些,孙家给新娘子筹备的嫁妆还是不少。

    孙如意身边带着四个家生子的奴婢,陪嫁还有两房下人,也算是大户人家嫡女规格。

    婚礼过程简单,观礼的人倒是有几十个,除去唐玉书在国子监的同窗,其余都是顺安坊跟唐品山有走动的人家,或者是有心攀附,想要赌一赌官运的小官小吏。

    这个期间,每个人虽然在笑,但笑得十分尴尬。

    冲喜总归不能好事。

    秦氏坐在上位受新人礼,哭丧着脸,眼泪就没有停过,好端端的一场婚礼办得倒有几分像丧礼。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