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
第(4/6)节
乎是居高临下地睥睨了她一眼,见她微微张开口,像一条干涸岸上的鱼。
他看穿了她的意图,露出那种对敌人一般的攻城略地的眼神,发号施令、严整端肃地说:
“朕告诉你,朕绝不会循从道士黄老之说,去锁什么元阳。倘若你想要控制朕的言行,压抑朕……”
他脑海里浮现许多人,薄唇紧抿:
“朕不会让你称心如意!”
素女后退一步,跌坐在案边。皇帝突然变得陌生起来,那种像在看一个敌人一样,残忍冰冷的目光里透露着愤怒。
她浑身都在颤抖,眼看着皇帝走到了门口,看到那些绢帛布匹,一枚银环放在一边,他皱起眉头问:“是谁送来的?”
饶是再迟钝,也听得出来皇帝在发火。段胜跪倒在地,颤巍巍地答:“回陛下,是内库送来的,臣以为是赏赐,就送到这里了,一会儿臣着人送回去……”
皇帝打断他,不满地说:“这个女人对朕不恭谨,况且她只是辅佐朕修炼的炉鼎,并不是朕的妃嫔,你何必自作聪明?你有自己的职责所在,怎么不在朕的膳食、起居上多些用心?”
他想起当日鹿肾粥的事,看一眼常和道:“段胜不大懂朕身边侍奉的规矩。以后朕的起居饮食事,你必须参看。”
常和俯首道:“诺。”
*
皇帝回到玄元殿,才看见几个抱竹简的小黄门。
他本来气冲冲的,那几个黄门有些莽撞,常和正要出言斥责,被他止住。
皇帝端详那几册竹简:“这是从太后宫里来的?”
黄门惶恐称是。李霁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
太后因近日节庆,与命妇们赏玩游览,应接不暇。遂差人将些折子分拣出来,送到李霁这里,嘱咐批复完成,直接送入对应的官署,不必烦劳太后再看。
都是些政务小事,皇帝却很兴奋,他拣选了几卷,扫了一眼上书之人,面上露出欣喜之色。
一路忍让,总算有些收获。常和“嘘”了一声,暗示周围人都退下。皇帝焚膏继晷,批到夜间总算是看完了,在案前支颐休息。
常和这时候才敢来打搅,走上前来耳语。
是关于禹王后的事。皇帝意料之中:
“她进京时带了几车财物,没有再带回封国的道理,如今匆忙散去,贿赂高官,必定会露出马脚。”
听到与王后结交勾连之人中,竟还有自己的舅舅,他感到棘手。
回想到今日禹王后话中藏的机锋,和她在长安的行止。此女不可小觑。
常和问:“行贿长安官员,这可是大罪。既然抓到了他们的罪行,为什么不趁势查抄呢?”
皇帝冷笑:“即使立案审理,这些人是王后亲族里的仆人,和禹王又没有直接干系,是不是贿赂全看如何审理。他们本来就是太后的宠臣,不可能轻易扳倒。”
倘若此时结仇,这几位受贿之人可真是要铁了心撺掇太后把他这个皇帝赶下皇位了。
看到常和忧心的眼神,他缓缓道:“今日容他们得意,国政之事,做得好与不好,都有秋后算账的办法。”
这话中杀气凛然,连常和听了,也不觉心中一颤。
皇帝将笔搁在案上。点燃的连枝灯如鬼魅张开的利爪,在幢幢灯火下摇曳着,火舌卷动,像要吞没他眼前的御案。在火光中审视了一眼堆积成沓的折子,他突然又踌躇起来。
今日的批复,倘若太后成心要再审查一遍,必定看出端倪,但他不得不涉险。
李霁闭上眼睛,立马能回想起禹王后那双犀利的眸子,像一道直冲他项上人头的刀刃。
他心头一凛,强迫自己忘却恐惧之情,他脑海里搜寻让自己愉快的事情。
行猎、游骋、听乐府新作的楚调辞曲,不觉间,思绪就飘到那个女道士的腕间唇上。
连他自己也有些惊讶。一个侍奉君王的女人,如此不识抬举,言行无礼,想她做什么?
第(4/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