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
第(2/6)节
业操守和职业素养方面有着更严格的训练。
在多元族群社会,种族间的文化、宗教等敏感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极容易演变成政治事件,因此对教师的言行和训练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按照马来西亚实行的教育要求,无论是华文小学抑或是华文中学的师资,都必须了解马来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尊重马来族文化的华裔子弟。《伊斯兰教文明》成为师训学院的必修科目,许多教师培训也是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
然而,华文学校的教师培训却没有融入华人文化,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马来西亚华人需要熟练掌握叁种语言才能更好地在居住国生活,所以华文教师也必须掌握这叁种语文,即华文、马来语、英语。这不仅对于教师们是一种负担,对于学生也同样是。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她那会儿还能去台湾交换学习,到南洋大学深造,接受高等教育,但对于现在的华人就困难很多了。
马来西亚境内不允许华人创办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被迫关闭后,就近的出国深造途径也少了一条。在马来西亚严格限制华人学生的出国条件后,有钱的家庭会送学生赴欧美深造,而多数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华生都选择去台湾。
比起大陆,台湾和马来西亚的关系更加密切一些。
一方面,独中生赴台留学不受马来西亚政府限制,另一方面,台湾当局秉承着“无侨教则无华侨”的理念,为了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给马来西亚的华人学生们提供了多种优惠政策。
吉隆坡还设立了领事馆,主要工作项目就是协助华人学生到台湾深造,在1957年至1974年间,到台湾念书的侨生,几乎有一半是来自马来西亚。
这批留台生也是独中的中坚力量,简谨仪有很多同事是台大和师大毕业的,大家提起台湾,都有着很不一样的感情。
今天还有同事和她说起台湾的小吃蚵仔煎、姜母鸭等等,她笑说上次去台湾已经尝过了,味道不错。
下班和同事告别后,简谨仪坐上门口徐谨礼安排的接送车回家。
简谨仪回家后时间尚早,四点都没到,手里拿着之前家里留下的报纸在做剪报,边看边回忆梳理一系列事件,做到一半刚好听见徐谨礼在书房外敲门的声音。
这是他以前当哥哥的时候留下的习惯,凡是进简谨仪所在的房间都会先敲门。现在结婚之后,虽然他进卧室不会再敲门,其他情况下仍没改过来。
简谨仪走过去开门,徐谨礼过来叫她一起下楼吃晚饭。
徐谨礼不出差的情况下,他们俩的生活都很规律,简谨仪只有周末会去一趟简若英那里,平常都留在这。
不过,现在她也有点不想去,因为结婚后简若英一直念叨着想要当外婆。母亲很喜欢小孩,她知道,她也喜欢,但是徐谨礼没有提过要孩子的事,简谨仪也没好意思催,就一直拖着。
不过试探一下,总是可以的吧?
简谨仪看着给她盛汤的徐谨礼,接过之后,舀起瓷勺抿了一口,装作很随意地问:“哥哥,你觉得我们什么时候生孩子合适啊?”
徐谨礼没想到她会说这个,挑挑眉:“这件事得看你,毕竟要辛苦的人是你,所以你想什么时候要,那就什么时候再说。”
简谨仪想过很多次,家大业大的情况下,男女无所谓,但肯定得有一个继承人。还有一个原因,她不想便宜了还有财产争夺权的徐瑾年。
徐瑾年虽然要改姓独立,但是到了关键时候,家里还有他争夺的余地,这样品行不端的人还有钱,简直就是个大麻烦。
徐谨礼想得要简单一点,他因为父亲频繁搞婚外情的缘故,在少年时代就很讨厌看见别的私生子小孩,导致现在对小孩也没有什么好感。要是简谨仪不想生孩子,离世后全捐掉也不是不可以,他对于身后事没有那么执着。
简谨仪现在二十七,她觉得自己时
第(2/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