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节
第(2/3)节
下去了。”
“我说去田埂上看看,也不肯。”
“教几个孩子,我看也是强打精神。”
“平日里不与我们说话,每天吃些东西,可比喝药还难呢。”
徐氏说着不禁道:“之前听二爷说,我爹在搬迁路上,比这病得还重,多亏您一家照应。”
杨老太听着徐氏的话,仔细回想照顾宋太爷的点点滴滴,好像……没那么难啊,咋说呢,她也是随手就做点吃食,就像养活家里的猪和猪仔似的,猪仔的饭食软和点,但都是一个锅里出来的。
徐氏接着道:“您要是不来,我可能都要去寻了,之前在您家里吃饭,我爹一直好好的,也就
这阵子……”
“这不春耕了嘛,”杨老太道,“我们家里都是凑合一口,再不就是从大食堂里拿饭菜,我想着宋先生跟前儿还有你们,也就没惦记着。”
徐氏接着道:“给您添麻烦了,郑先生那边,您还得顾着。”
“郑先生从岷县来的,”杨老太道,“之前咱们与人家也没多少往来,人家能过来帮衬多不容易?远来都是客,就算家里再忙,也得将客人照顾好,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徐氏忙点头,听到这话她就放心了,爹的病应该也能好了大半。
徐氏来敲门,宋太爷急忙吞咽两口,用袖子蹭了蹭嘴角又捋了捋胡须,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
“爹,”徐氏道,“赵家老太太担心您的身子,特意来给您做了饭食,您多多少少也得吃些,不要白费了赵家老太太的心意。”
“什么赵家老太太?”宋太爷道。
徐氏一下子捂住了嘴,可不是,她不该叫人家夫家姓,毕竟已经和离了。
“是杨老太太,”徐氏道,“杨老太太说了,最近忙得很,眼下只能先打点外面的事,照顾好外面来的客人,家里这边便都顾不上了。”
这话……好像是这么个理儿。宋太爷顿时觉得今天心里好像舒畅多了,他缓缓从摇椅中起身。
徐氏见宋太爷这般模样,差点忍不住笑出声,看来她猜的一点都没错,爹就是心疾,杨老太太来了,就好了大半,等将饭食都吃下,估计就能痊愈。
“这就对了,人家来一趟辛辛苦苦做了饭食,”徐氏道,“您一会儿要多吃些。”
徐氏扶着宋太爷在外屋坐下,又亲手端了饭菜,宋太爷本想端着些,哪知道肚子不争气,不合时宜地发出了叫声。
徐氏不敢笑,婆母过世那么久了,公爹一直没有续弦的意思,现在好不容易动了这个心,他们自然得帮帮忙。
不过……给孩子说亲她见过,给自家长辈牵线……该咋做才好?
徐氏正思量着,就听到赵元吉的声音:“奶,有人送信和东西来了,您看看,好像是祖父和大伯……”
宋太爷手里一抖,箸差点落在地上。
第385章 状纸
这是不让人吃饭了。
宋太爷的好心情顿时去了大半。
外屋的杨老太听得孙儿的话先是一怔,然后脸上露出笑容来,她早就猜到,陶家肯定会给老畜生和小畜生送消息,没想到这信到的还挺快。
这说明啥?
老畜生和小畜生可能过的不如意呗,如果过的好,还能惦记着她们?
宋太爷的饭食做好了,这边也没她什么事,就要跟着赵元吉回去看信,杨老太正要抬脚走,就听到屋子里传来宋太爷的咳嗽声。
她开始没想理会,谁知道那咳嗽一声比一声高昂。
杨老太立即看向赵元吉:“快去看看先生怎么了?”
赵元吉忙向宋家主屋跑去,这时候徐氏也迎出来:“大娘,您也进屋歇一歇。”
平日里宋太爷常去赵家议事,大家也是这样混坐在一起,既然徐氏来请,想必屋子里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杨老太抬脚走了进去。
杨老太进了屋,宋光彦和徐氏忙上前行礼,杨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