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57、伍个太阳 11

第(5/7)节
这个人能够发挥力量的极限高低。不管是走科研这条路,或者说是从军、从政,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都是在为国家、为人民谋求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搞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在吃透了所有的理论之后,再利用这些理论制作出能够对人类发展有推动作用的成果。

    这一切并不容易。

    成千上万的失败也许才能成功一次,而成功的这一次制作出来的成果还不一定能够多有用处。

    相比起来,换一条走一走,为更多的人铺平道路,似乎目标更加明确一些。

    只是……

    这也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啊。

    高仪说的那些话,放到现在大多数人的耳中大概会让人觉得“假大空”,简直就像是在听一场奇怪的政治课,或许他还会收到一些同情或者奇怪的目光。但对听着这些话的老一辈人们来说,这真的是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当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中国多难啊。

    不仅仅是在国际当中岌岌可危的地位,想想那些群狼环伺随时可能会在中国身上咬一口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朝不保夕连饭都吃不起的人民。

    为了可以让中国的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多少的人怀抱着为了祖国献出一切的想法在疯狂奋斗,真的是不要命的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新中国。

    到了如今,中国越来越好了,很多方面发展的都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优秀了,吃的穿的喝的样样不比人家差了。

    只是对老一辈的人来说,现在的年轻人们啊,很多观点和生活行为都让他们看不惯。他们要是拿那些早些年的艰难困苦说出来教育年轻人吧,年轻人们也不耐烦听,有的还会喊着:“这都什么时代了,您还活在几十年前啊?”

    这样的次数多了,经历过苦难的老一辈也就逐渐不说了,谁也不想招人烦不是?

    只是看不惯就是看不惯,可他们这些老一辈啊……该走的也都走了,这个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

    他们已经在自己能够努力的时候,拼尽了全力,将它塑造成了现在的样子,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即使心有余也力不足啦。

    所以这些老一辈的院长们在听到高仪说的这些话,又想到他做过的那些事后,也都不再强求,只是不停喊着:“好孩子……好孩子……不管你最终选择去哪个院校,到了京城来,有什么问题了说出来,我们都帮你。”

    最后高仪正式参加了高考,顺利被q大的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成为了q大的一名新生。

    他去学校报道的时候,人文社会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专门找他谈了会话,表达了对高仪能够选择本学院的欢迎。其他学生们只要一听到高仪的名字,也都是一个个发出惊讶的声音,其中有不少还是高仪的粉丝呢。

    在高仪和乔一从国内走到非洲搞发展的一年中,关注他们的人还专门为他们设立了论坛,许许多多的人成为他们的粉丝。

    一群跟明星粉丝完全不同的粉丝群体,年龄跨度从小孩到老者,职业也是各种各样。

    粉丝们一看自己竟然跟高仪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学院别提多兴奋了,而那些考进了相关理科学院的学生们有不少表示震惊:“没想到大佬跑去了人文社会学院,我记得大佬的机器人国际科学展都上报纸了啊。”不过转念一想高仪一直坚持在做的那些事情,又觉得没有什么好惊讶的。

    高仪的大学生活正式开始,而他又跟其他安安分分学习的同学们并不相同,依旧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抓紧各种各样的机会。

    高仪始终记得自己生命的时间相较于他的目标而言并不足够,他必须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才可以。

    都说弱国无外交,而他若是想要成为在全世界都拥有话语权的人,并不仅仅只是要在自己的国家中站到足够高的位置,同时也要让自己的国家方方面面都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让其他国家“俯首称臣”的地步,甚至更加远大。

第(5/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