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的另一本秘史(12)
第(2/9)节
仇的意思。
夏纪六百一十三年年中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让王家上下挺恼火的,恼火的还有另外两个国公家族:安国公李家和靖国公邹家。
什么事情呢?。
时任西域都护府都督的阴玉凤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与镇国公世子江羽浩共结连理了。
封建时代的婚嫁也是要到官府报备的,因为这涉及到户籍的变动,王嗣璁他上辈子生活的炎黄大地,从隋朝开始官府便登记民间婚姻,还特意出台了历史上第一部婚姻管制的律法《戚姻律》,律法规定每当有婚嫁喜事,男方应及时到当地官府报告备案,说白了就是登记。
政府就会在户籍上有据可查,在上报人口时也有据可循。阴玉凤与江羽浩的婚书传递到京师时引得朝廷发生了七级地震。
在国公这个序列中,镇国公江家的实力仅次于定国公王家,而且实力的构成迥异于王家,江家是在军中发力,由于被封在西域,江家子弟多在西军中服役,炎黄最大的边患历来都是西蛮,所以西军在历朝历代军事体系中都是战斗力扛把子的。
江家与朝廷的第一军事世家阴家结为姻亲,意味着广阔的西域都护府辖地的控制权,甚至连朝廷的第二大城市——日落城都被收入了江家的势力范围。四大家族之间的平衡势必打破,所以王李邹三家都极力反对,在朝堂上屡屡对江家发难,甚至隐晦的说江家是想屯兵天狼关外,意图谋反!。
最耐人寻味的却是当今天子夏武明的态度,对于江家与阴家的强强联合摆出一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做派,最终负责婚姻登记的户部将两家的婚书放进案牍库,两家之间的联姻就此达成!。
平衡,才是夏武明的想法。
夏纪六百一十年的西征,朝廷是名义上获胜但里子亏大了,西军损失惨重,江家在西军中也有不少成员,图特谷一战同样的损失惨重,朝廷之上就出现了王家一家独大的局面,为了平抑王家的势力,这两年夏武明可是没有少给定国公家下各种绊子。阴玉凤选择年岁大她十一二岁的江浩羽,一个原因就是想要报仇,她对父亲阴士雄的战殁一直耿耿于怀,发誓要将土喇灭族以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江家作为西域的地头蛇,可以提供给她必要的各种军事支持。
战争,外行看战术,内行看后勤,毕竟人不是无机体,不吃饭真的会饿死!。
以上,就是对原文「在她二十岁时,跟负责她的军队后勤保障工作的镇国公江浩羽认识,并在当年就闪电结婚,第二年就生下了儿子江寒青。她结婚的时候曾遭帝国其余三大家族全力反对,差点没有成功。」
这句的符合逻辑的展开。
如果阴玉凤与王家结亲,王家就朝廷之上无劲敌,边军之中有强援的局面,这是夏武明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后来夏武明通过一系列阴谋把石嫣鹰嫁到李家,也是处于平抑王家的考虑,他绝对不会让某一个国公家族独霸朝堂!。
对于处于小屁孩状态的王嗣璁来说,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和他没有多大关系。
真正和他关系甚大的乃是夏纪六百一十三年九月初二的乔迁,王嗣璁他跟着便宜父母搬进了新家。
定国公府,位于京城外城的东北角,方圆近三里,另外三家国公的府邸也都是位于外城的三边角,炎黄封建王朝都城的格局就像是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一般说来至少是双重同心矩形布局,若是强盛古典王朝还会修建三重甚至四重,夏朝的都城布局就是外城,内城,皇城与宫城层层嵌套的四重结构,四大国公所居住的府邸还肩负着抵御兵临京师城下贼人的重担,与外城城墙一道构成了京师的第一道防线。
封建时代讲究一个天圆地方,城池也好房屋也罢,基本上都是正方形,夏朝的度量衡中的里与前面诸朝一样,都是三百步,只是夏朝的步是以夏太祖夏元戎的步伐长度为标准,绝大多数人迈两脚的距离是1.3米,他身高马大,一步有1.65米左右。
是的,封建时代的步是指左右脚各迈一
第(2/9)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