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绿苒庄(62)
第(3/6)节
半个盛唐。”
当我说完时,全场皆惊,原本部分皇子还有些轻蔑,但当听到我又脱口而出一篇佳作时,瞬间收起了戏谑之心。
“先生太低调了,我辈读书人应当向你看齐。”
我笑着摆手,而后向他们说我是如何梦游仙境,看见一个叫“李白”的诗仙,带着一个酒葫芦仗剑走天涯的故事。
当然,他们都是持怀疑的态度,毕竟从梦中就能得到如此之多的传世佳作,那可过于匪夷所思了。
我没有深入解释,而是话音一转,问道:“各位皇子,我武某算不上才子,但是我心中有一个锦绣大唐的梦想,而大唐的繁华终归还是要落到读书人书人?”
有了我之前的诗词铺垫,各位皇子都把我当做了高人看待,因此对我的提问也是格外上心。
“为了守住我李家天下。”
“为了传承古人学识。”
“为了教化百姓。”
……
各种答案都反映了这些皇子治理天下的态度,听罢,我心也慢慢沉了下去,没有一个是为百姓考虑的。
发··新··地··址
“普通读书人为了博取功名利禄,我们身为皇族,读书自然为了治理国家。”
李承乾的答案趋近现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普通人为了改变命运的“利”,原本的利益集团为了守住地位的“利”。
“为了百姓安居乐业。”突然,一道与众不同的答案响起。
我转头望去,问道:“这位皇子怎么称呼?”
“晋王李治,是我的九弟。”李承乾回答到,
我点点头,说道:“往大了说,我辈读书人的使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刚说罢,原本日出隐光之日突然炸起一道惊雷,像是天机被刺探后,上苍的暴怒轰鸣,连带着我本人都被吓了一跳。
“武先生,学生必将今日之语谨记于心!”
听罢此言之后,李承乾等一众皇子都以学生自称。
我不动声色地继续说道:“真理自在你们内心,读书人往小了说,便是从“善”之事,立“善”之心,寻常人家的父母带着有读书天分的孩子路过农田时,会指着辛苦的老农说道‘若你不用功读书,那你以后只能像那般辛苦’,而心怀善意的父母会说,‘若你用功读书,今后才能改变这片天地,让辛苦耕种的老农能够颐养天年。’”
说罢,全场鸦雀无声……
我往讲台上躺坐下,等着这群锦衣玉食的皇子消化我的世界观。
“先生是‘大善’……”
李承乾苦笑着摇头,“请问先生,我等身为皇子,该如何做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即便我等日夜不疲的工作,也难以有大的改变。”
“做个简单的比喻,拖一户人家若每年吃一百担粮食,才可能顿顿饱餐,但是这户人家每年只能生产五十担粮食,即便国家不收一丝一毫的税,剩下的五十担也不能凭空变出。”
我早已预料到了太子的问题,淡淡笑道:“若我说我能够让每家每户都生产出一百五十担粮食呢?”
李承乾呵呵一笑,有些不以为意:“若先生真能做到,那先生可是天下百姓的大恩人,不过此事过于幻了。”
“那你等先坐好了,我之后讲的知识可不是之乎者也了。”
随后,我向他们讲起了孟德尔的豌豆试验,而后又引申到抗倒伏的杂交试验,最后引出了杂交水稻。
在讲解过程中,皇子们不断提出问题和质疑。
能解答的部分,我都会先场解答,若需要试验才能证明的部分,我都留给他们自已去试验,只是告诉他们最后的结果。
“……所以我将之称为生物科学,这个领域需要人用尽新力去培育,在座的各位可以报名,我将择一而教授,今后你就负责这一领域的发展。”
“先生?生物科
第(3/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