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节
第(2/3)节
下。”
许远脸上露出一丝不解:“观望?”
“不错。”
陈堪端起凉茶喝了一口,顺手给许远也倒了一杯,随后淡淡的说道:“历城侯与寻常官员不同,这一次,或许轮不到咱们五城兵马司出手。”
许远恍然:“大人是说......”
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子没法过了
身为三朝元老的盛庸入狱,朝堂各方势力必然震动。
但目前来说,怎么也轮不到五城兵马司在这里干着急。
因为盛庸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勋贵!
勋贵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与朝堂上的政党不同。
在平日里,大家可以各自争斗打生打死,但是到了某些时候,勋贵又是大明最团结的一群人。
所以现在,最该着急的不是陈堪治下的五城兵马司,而是以李景隆为首一群勋贵。
陈堪现在被钦封为靖海侯,理论上他也属于勋贵的一员。
但大明朝封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论军功封侯,还有一种便是册江山社稷之功封侯。
虽说陈堪的出身带着淮西勋贵的影子,但他却是辅佐社稷之功封侯者。
普定侯一脉也早已断绝,所以陈堪就算对这件事情坐视不管,一干勋贵们也没法来挑他的刺。
而陈堪之所以选择观望,则是料定盛庸不可能死在锦衣卫的诏狱之中,因为现在才永乐元年,而历史上的盛庸一直坚挺到了永乐二年,这才受不了朱棣的猜忌选择在狱中自杀。
许远的智慧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所处的位置让他没办法接收到一些流传范围比较小的信息。
而现在,陈堪只是稍微一提点,他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无声之间交流了一下意见,许远问道:“既然如此,那大人,咱们需不需要先做一些准备。”
许远口中的准备,自然便是关键时候出手抢功。
五城兵马司现在也需要功劳。
北境之事被朱棣交给锦衣卫了,五城兵马司想要功劳,也只能再从锦衣卫的诏狱里想办法。
陈堪稍加思索,沉吟道:“准备自然是需要一些准备的,你先回衙门,本官给你找几个帮手。”
“找帮手?”
许愿一愣,但是也没有多问,既然大人觉得五城兵马司需要帮手,那就肯定是需要。
送走了许远,陈堪也觉得自己该活动一下了。
至于陈堪口中的帮手,便是陈堪去云南之时便准备挖墙脚的都察院三个御史。
一个衙门,只有一群武人是绝对走不长久的。
就像一个正常人没办法用一只脚走路一样。
五城兵马司现在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
其中最大的优点,便是五城兵马司背后站着陈堪,陈堪身后站着朱棣。
有朱棣撑腰,五城兵马司才能够在京师横行霸道,甚至从锦衣卫手里抢人。
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旦陈堪有事情离开五城兵马司,五城兵马司就变成了聋子和瞎子。
这是五城兵马司的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五城兵马司只有执法权,没有监督权。
不像锦衣卫一样,可以毫无顾忌在百官之中安排耳目,随时获知朝堂之上任何风吹草动的第一手消息。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便是五城兵马司里全是丘八,还是地位不怎么高的丘八。
而五城兵马司又是一个随时需要和朝廷各个衙门打交道的人,陈堪不出马的时候,那些丘八很容易被各个衙门卡脖子。
都察院的三个御史虽然只是七品小官,却是常年混迹在朝堂之上的老官油子,如何与官员打交道正是他们的强项。
到时候要钱要人要粮这些事情,便可以让他们去办,该送礼送礼,该走关系走关系。
有了他们第三个去辅助许远,至少可以为陈堪节省至少三分之二的精力。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