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金廷来旨
第(3/4)节
自己尽了力,又可夸大功劳,多得赏赐。莫启哲不明白这许多花招,被李侍郎等人掉了一记花枪。
一个月后,广备攻城作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告知莫启哲火枪做好了。
莫启哲大喜,立即叫人把火枪送来。他一见这火枪,很有些失望,这枪外形虽然和现代的手枪有些相似,可实在也太大了,也太沉了,足足有四斤多重,比个斧头都沉。而且全是手工制造,看样子也不能大批量生产。这枪每次只能打一颗子弹,打完后又要重新填弹上药,所幸的是,子弹是夹在一个小槽中的,就算枪管向下子弹也不会掉下来,只要一打火石引燃火绒就能发射,可惜只能打二十丈的距离。
莫启哲叹了口气,想提高生产技术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万事开头难,慢慢来吧。
李侍郎也知道莫启哲定然不会满意,为了弥补火枪带给莫大将军的不快,他和手下们又发明了几种利器,分别叫做火药箭和突火枪,这火药箭其实就是在平常的箭上安了个纸做的火药筒,象大号的炮仗,点燃后把箭射出去,火药筒就会在敌阵中炸开,起到杀伤效果;突火枪则是用巨竹做炮身,里面填药装弹,李侍郎管里面的铁弹叫“子窠”其实也就是铁炮的竹筒版。这两样东西虽然简单,可在当时可真称得上军中利器了,无论金兵还是宋兵都没有这样的装备。
莫启哲指着竹筒上的铁丝笑道:“你终于做出铁丝啦!虽然不太标准,但也可以叫做‘铁做的丝’。”
李侍郎陪笑道:“莫大将军,您说的东西下官连听都没听过,做的不好,请大将军体谅。”
莫启哲道:“已经挺好的啦!我也不能太不知足。来人哪,赏广备攻城作的官员们一百两金子。李老兄,这金子你可以多分点儿。”
李侍郎连声称谢,表示一定大量生产火药箭和突火枪,让莫启哲的军队都配上这种武器。莫启哲拍着他的肩膀大大夸奖他忠心能干,李侍郎受宠若惊,直觉得打出生起到现在从没如此荣耀过。
就在莫启哲梦想着自己的军队可以横扫天下的时候,金国朝廷给他下来了一道圣旨,让他领兵南下,支援完颜宗翰攻打临安。
莫启哲大吃一惊,火枪还没造好哪,自己的军队还没本事开仗必胜呢,就这样上前线,后果可不堪设想啊!他马上送了那颁旨来的钦差大笔的金银,想探听一下为什么要让他上前线,那钦差得了好处便将朝中已不是秘密的秘密说给了莫启哲听。
莫启哲听了这个秘密后气得差点吐血,他一直以都元帅完颜宗望为靠山,以为这个都元帅就已经是朝中最有实力的人了,万没成想,完颜宗翰的靠山可比都元帅硬得太多了,那就是他的父亲权相撒改。
原来,当哈迷蚩带着军粮回到完颜宗翰的军中后,完颜宗翰大怒,这掺了沙子的大米叫军队怎么吃!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哈迷蚩在完颜宗翰面前大说莫启哲的坏话,说他是故意想要大元帅打败仗,好趁机帮完颜宗望夺权。
完颜宗翰哪能吃这个哑巴亏,完颜宗望这种做法实在太不顾大局了,以前无论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斗得多么厉害,两人都不曾在粮食上打过坏脑筋,完颜宗望此次的做法根本就是以牺牲国家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地,征宋失败受害最大的还是金国朝廷。
完颜宗翰这次下了决心,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他没有再写信和莫启哲理论,他心知跟这种臭无赖说理也说不通,而是直接给他老爸撒改写信,让他老爸想办法叫莫启哲也上前线来,看这个小子到了前线还嚣张不嚣张,只要到了前线,一切可就都得听自己的了。
撒改年老多病,近年来一直在家中养病,可那并不代表他在朝中失了势。他猛闻得这事,又是心疼儿子,又是痛恨完颜宗望,对于莫启哲这个大帮凶就更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于是,他接到书信后立即上朝对金太宗完颜吴乞买进言,随着战线向江南的扩展,汴梁已经变成了后方,不需要再派重兵镇守了,所以请皇帝下令让汴梁镇守使带兵支援完颜宗翰,早日捉住赵构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