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节
第(3/4)节
段时间睡眠不好,失眠多梦,白天觉得头疼。但安眠药是管制类处方药,她没有渠道获得,于是就让男朋友带点过来,发生关系之前吃了一颗。
刑警又问“林寻”,如果是正常的恋爱关系,为什么这个嫌疑人会在事后立刻离开,怎么没有开车送“林寻”回营区?
“林寻”回答说,他有些急事要先走,而“她”打算睡醒了以后自己溜跶回营区,没想到老师和同学们会跑出来找她。
凡此种种,“林寻”的所有回答都在偏袒、保护嫌疑人,而且反覆强调他们之间只是恋爱关系,并不是大家以为的强|奸,这就是虚惊一场,一切都是巧合,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当然,“林寻”的回答也存在许多漏洞,但奇怪的是,“林寻”的态度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对于恋爱关系这件事没有丝毫动摇,于是渐渐的,负责调查的刑警们出现了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有刑警认为或许在“林寻”的认知当中,“她”和嫌疑人的确是恋爱关系。也就是说,让“林寻”认定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无疑是推翻之前的认知,承认自己是被诱骗了。
在此之前就有过类似的案例,在某个小地方有个打着中医旗号蒙骗少女的老骗子,其中有一位母亲带着自己未成年的女儿去看这位中医。中医声称需要保护病人隐私,关上门进行治疗,而且还要对自己的祖传医术进行保密,于是就和这个少女单独相处了两个小时。事后少女也没有告诉母亲治疗内容,还是当许多年以后说起这件事,才意识到自己是被□□了。
这样的故事放在大城市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成年人听了只会觉得荒谬,就算是未成年也有心智啊,被一个陌生男人脱衣服做那件事,难道没有意识到不对吗,居然还坚信这是治疗,且信了很多年?
可这样的事如果放在一些民风保守,卫生知识宣传不到位的地方,一个从未经历过男女之事,连谈恋爱都不懂的少女,的确是有被蒙骗几率的。
同样的道理,“林寻”的坚信不疑就像是这个案子中的少女,“她”听信了嫌疑人的花言巧语,便真的以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
而第二种看法,则是因为“林寻”母亲许南语身上得来的信息。在调查中有人发现,许南语一直在看精神科,而且这几年许南语的朋友苏云也在关注“林寻”的精神状况,大概是担心“林寻”遗传了这种病。
为了证实这一点,期间警方还安排了精神科医生对“林寻”进行检查,结果证实“林寻”也有轻度的精神病症状,属于精神分裂前期表现。
就因为这份诊断结果,有人便认为“林寻”对于这段恋爱关系的认知,也有这个病的原因。或许“她”记忆中某些甜蜜的,令“她”沉浸在这段关系里的甜蜜桥段根本不是事实,而是“她”的幻想。
该如何让一个确诊精神分裂的女孩提供嫌疑人的真实信息呢?法律上会认可吗?现在的问题是,“林寻”自己咬死不讲,再多问一些就说不知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寻”对于时常要接受警方的询问也感到排斥和抗拒,“她”还会反过来问警方,为什么一定要让“她”认定这是强|奸,图什么?
刑警们见和“林寻”说不通,就只能和许南语沟通。
其实要判断这是否是强|奸很容易,犯罪嫌疑人的言行非常违背常理:半夜出现,无故消失,哄骗“林寻”对他的身份和去向进行保密,一个正常人会这样吗?为什么犯罪嫌疑人要隐藏自己?
遗憾的是,dna库内并没有对比到犯罪嫌疑人的样本,也就是说他不是在逃人员。而且现场没有找到犯罪嫌疑人的指纹,这说明他全程都很小心,应该是一直戴着胶皮手套。
整个调查下来,这个案子越发扑朔迷离,不仅勾起刑警们的好奇心,也令调查周期无限拉长。后来还是许南语提出终止调查,当地派出所内部开了个会,经过上面批准,最终暂停调查。
这期间也有人提出过一个疑问:从“林寻”对于恋爱关系的认定来看,即便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