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
第(3/4)节
,午休时又一次趴在桌上。
那天她连午饭都没有吃,半梦半醒的时候就听到旁边有同学在统计,目前为止班里都有谁没丢过东西,其中也有她。
一说到她,那几个同学的声音一起顿住了,林寻虽然趴着,却感觉到他们的目光看了过来。
明明有好几个同学都没有丢过东西,他们却仿佛并不在一起,只锁定了她。
下午放学,班主任再次叫林寻去办公室,还交给林寻一张纸和一支笔,让她把全过程写下来。
林寻忍着难受写了一遍,交给班主任,接着教导处也来了一位老师,看过她写的东西以后又把纸推了回来,说叫她重新写。
林寻表现得很平静,因她已经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老师们已经断案了:小偷找到了,所有的黑锅都有人背了,谢天谢地!
那是林寻记忆中第一次顶撞老师,也是第一次不听命令,以往她给老师们的印象都是低调、内向、好管理。
林寻问:“为什么叫我写检查?我没有偷东西。”
老师们说这不是检查,也没说是她偷了东西,只是让她老老实实把自己当时做了什么写清楚一点。
林寻说:“我已经写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
老师说,她写得还是不够准确,不够详细。
林寻拒绝再写,反问道:“你们怀疑我偷东西,你们有证据吗?”
老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那个看上去很凶的老师吓唬着她,将利害关系往严重了说,还提到处分。
林寻不仅愤怒,而且委屈,她不想哭,可她没忍住,她红了眼眶、流了眼泪,从一开始的冷静到后来的叫嚷,她从头到尾只有一句:“你们凭什么说我偷东西!”
这样的三堂会审,换一个心虚的或者底气不够足的,八成就承认了,真做贼的人根本扛不住这一切。
但林寻不是贼,她不怕这样的逼迫,她不相信自己没做过的事可以栽赃给她。
老师最终拿她没办法,先放她回家。
林寻回到教室里拿书包,班里的同学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只有三五个同学还在,其中就有余歆,还有两个不属于本班的学生,正是余寒和蒋延。
林寻进教室的时候,他们正背对着门口在说话,林寻动作很轻,他们没有注意到,直到林寻走向自己的座位,听到他们说话的内容。
余歆问蒋延,为什么林寻要去他家里,为什么苏云要给林寻那么多生活用品。
其实林寻的家庭环境班里是有过传言的,听说林寻的母亲生病了,听说林寻家里很穷——穷这一点并不难看出来,穷人身上的窘迫感就是他们的第二层皮肤。
蒋延看了眼余歆,说那些东西是母亲苏云为了照顾林寻才给的。
余歆皱了皱眉头:“她家里很穷吗?连生活用品都需要苏阿姨买?”
这话没有讽刺的意思,她的声音里充满着疑问和困惑。但就因为余歆生活得太好了,她不明白这样单纯的一句话听在林寻耳中是多么刺耳。
明明是同一个班的学生,却处在壁垒分明的两个阶级。
林寻当时就站在自己的座位旁边,浑身发冷,她直勾勾地看着他们几个,还看到余歆转头看向余寒,并问余寒这件事要不要告诉老师?
余歆就像其他同学一样,觉得林寻就是小偷。
余寒拍了拍余歆的肩膀,又和蒋延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说道:“实话实说,反正咱们也没有添油加醋,没有无中生有。”
就是这句话,林寻曾对余寒仅有的一点好感清零了。
是的,没有添油加醋,也不是无中生有,但这件事无疑是将她钉在耻辱柱上,所有人都会认为:因为她穷,所以偷窃。
她在班里没有朋友,她没有人缘,出了这种事没有人会替她说话,那些偷过东西的同学会暗自窃喜、推波助澜,巴不得将所有事都栽在她头上。
而整件事情里,唯一知道她是无辜的那个人,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