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53节

第(2/3)节
么人,经常做什么事。”

    沈汉文想不明白日本人盯老马的原因,但还是做出布置。

    组长在杭州讲课的时候曾经说过,想弄明白事实的真相,除了有效的推理之外,需要大量的线索进行核实。

    如今他了解到的东西有限,只能一步步排查。

    上海站的回复很快,老马不是他们的人,果党还有几个情报机构,比如党务调查处,但沈汉文懒的问他们了。

    不是自己人就行,至于其他部门,特别是党务调查处,他巴不得看对方的笑话。

    日谍更换了监视点,沈汉文随之更换。

    他的目的就一个,搞清楚日谍的任务,看看能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

    如今沈汉文的胃口被养大了不少,三个日谍不足以满足他。

    这里是上海,不是南京,抓到人需要立刻审问,他们没有审问的条件,若是日谍顽抗,死活不招,他们需要借助上海站的刑讯室来进行审问。

    东西哪有那么好借,真有功劳,上海站肯定想扑上来咬上一口,甚至为了抢功将案子直接拿走。

    这些不得不防,毕竟在人家的地盘。

    “队长,老马的情况查清楚了。”

    老马履历清楚,很容易查,他是武汉人,在北平读的大学,七年前带着老婆孩子来到上海,一直在报社内工作,最开始是实习记者,后来做了记者,三年前才做到副主编。

    老马的交际面不广,平时没什么爱好,倒是经常去一家美国人开的福利院,在那里他是义工,主要是教那里的孤儿读书认字。

    从调查出来的结果看,老马没什么不对,有家有口,在报社工作之余喜欢去福利院,是个有爱心的人。

    不过他明白,日本人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盯上这样的人,甚至在闫奎安家里盯了很久,就是为了找他。

    “把最新情况简单写清楚,给组长发报,并请他协调武汉站,帮我们查清楚老马在老家的具体情况。”

    沈汉文命令道,其实他自己就能给武汉站发报,毕竟他也是从那里出来的,但这种事他不能绕过组长。

    更何况现在日谍突然改变了监视对象,他需要汇报,正好一起发报告诉组长。

    南京,队员将沈汉文发来的长电文送到楚凌云办公桌上。

    日谍放弃了对闫奎安的监视,转而去监视了一个叫老马的报社编辑,依然还是三名日谍,但他们布置的监视点距离老马家更近,而且监视更为专注。

    沈汉文的请求也在电文内,请楚凌云帮忙,让武汉站的同事查下老马的底细。

    看着电文,楚凌云并没有立刻给武汉站发报。

    日本人所监视的人肯定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宁可放弃对闫奎安的暗杀和监视也要去盯这个人,说明他的价值远比闫奎安要高。

    能让日本人感兴趣的,无非就几类人。

    首先是果党高层,他们监视果党高层,可以获得想要的重要情报,这点老马很明显不是,他已经四十多岁,带着老婆孩子,生活一般,父母也不可能是,可以排除。

    其次便是国内的各个情报机构,比如他们和党务调查处。

    沈汉文问过上海站,不是他们的人,总部这边也没有在上海潜伏这么久的情报员。

    至于党务调查处,只能说有这个可能,但可能性同样不大。

    原因很简单,老马到上海有七年之久,在报社一步步升到的副总编,如果真是党务调查处的人,一是不会潜伏这么久,二就是升职不会这么慢。

    至于国防部和军部他们的情报部门,比如陆军自己的情报机构,更不可能。

    他们的专业能力更低,真是他们的人,日本人不会继续监视,发现之后直接秘捕完事,抓到人后很容易便能从他们的口中获得想要的情报。

    排除掉这些,只剩下了一种可能。

    红党。

    闫奎安是爱国文人,红党最喜欢这类人,有红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