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帐里香飘奇扑朔瓜田李下惹
第(9/9)节
他的座骑。”
杨华虽然心里在想:“天下哪有这样的巧事?”但却止不住在思念金碧漪。只听得卜卜的更夫打更声,已是三更时分了。杨华毫无睡意,拔掉皮袋的木塞,喝了一口葡萄酒,独对青灯,朗诵一首唐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少年才子王勃写给他一位姓杜的朋友的诗。原题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少府是唐代县尉的通称。“之任”即“上任”“蜀川”泛指蜀地。
诗人是在长安给朋友送行的。“城阙辅三秦”意思是长安城官阔峻峨,险要“三秦”从四面卫护着它。“三秦”相当于现在陕西省中部和北部一带地方。“五津”指白华津、万望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都是四川省长江上的津口,这里用来代表“杜少府”要去的“蜀川”“城阙辅三秦”点出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点出行人要去的地方。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承上而来,是诗人安慰他的朋友,意思是说:“你为了做官的原故,远去蜀川,我也,是为了做官来到长安,同属宦游,之身,远离乡土作客他方的感触,彼此都是一样的。”
转入五、六两句,诗人进一步申明目己的看法:“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令。。”意思是说:“朋友分手,固然不免黯然神伤,但想到自己仍然有个知己,即使分隔在天涯海角,也是和近邻一样。”于是在结尾两句,诗人奉劝他的朋友:“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在临别的时候,可不必作小儿女态,哭得罗巾尽湿啊。
这首诗表达真挚的友情,堪称千古绝唱。杨华与金碧漪都是“侠义道”可以比拟王勃之与“杜少府”同为“宦游人”他们为了行侠仗义而在江湖上离合无端,这境界可比“宦游人”的离合又更高。至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令!”的感情,则是和主人完全一样。
杨华重复念了两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心里想道:“碧漪不知身在何方,要是今晚他能与我共此灯烛光,那才真是好呢。”心念未已,忽听得邻房有人哼了一声。
第(9/9)节
推荐书籍: